原標題:曲裾式素紗單衣,、絲質(zhì)針衣馬王堆多件珍貴文物首次亮相
記者在湖南博物院今天推出的“彼美人兮——兩漢羅馬時期女性文物展”上看到,馬王堆曲裾式素紗單衣出現(xiàn)在公開展覽中,,這是該文物自1972年出土于長沙馬王堆1號墓之后,首次以公開展覽的形式出現(xiàn)在公眾面前。
△曲裾素紗單衣
曲裾式素紗單衣的衣料為輕薄,、未經(jīng)染色的平紋方孔素紗織物,袖口和衣領(lǐng)用絹做裝飾,。整件單衣薄如蟬翼,、輕若云霧,僅重48克,。它與湖南博物館收藏的另一件49克重的直裾素紗單衣,,同為長沙馬王堆1號墓出土。
△直裾素紗單衣
與展出在湖南博物院“長沙馬王堆漢墓陳列”中的49克重直裾式素紗單衣相比,,這件曲裾式素紗單衣形制明顯不同,。湖南博物院馬王堆漢墓藏品研究展示中心主任喻燕姣介紹,直裾和曲裾最大的不同就是衣襟長度和
穿法,,曲裾的衣襟較長,,經(jīng)過背后再繞至前襟。曲裾式素紗單衣整體尺寸也更大,,衣長160厘米,,通袖長195厘米,重量卻比直裾素紗單衣更輕了1克。
此外,,不同于直裾式素紗單衣以絨圈錦為領(lǐng),、袖,曲裾式素紗單衣則以白絹裝飾領(lǐng),、袖,。再加上兩件衣服在墓中受浸受染程度不一,曲裾式素紗單衣整體呈現(xiàn)出來的顏色更淺淡,,更顯飄若無物,。
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發(fā)現(xiàn)的絲織品數(shù)量之大、品種之多,、圖案之豐富,,在全世界罕見。半個世紀以來,,對這些絲織品的整理研究從未停止,。出土于馬王堆3號墓的“安樂如意長壽無極”對鳥菱形紋綺絲綿袍殘片首次亮相帶來最新研究成果。在這些殘片上,,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了成豎排排列的篆書“安樂如意 長壽無極”,,這是目前已出土絲織品中發(fā)現(xiàn)最早用織機織入的成句文字,。
△絲質(zhì)針衣
展覽首次展出了馬王堆一號墓主人辛追夫人梳妝奩“九子漆奩”里面一個小物件——絲質(zhì)針衣,。這件針衣用細竹條編成簾狀,兩面蒙上絲織物,,攔腰縫一絲帶,,可以折轉(zhuǎn),把針線包裹在里面,,屬于精致的生活器物,。
(總臺記者姜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