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法治在線丨自以為“流量密碼”網絡博主靠“辱罵”引流被判刑
有人擺拍造假,有人出格挑戰(zhàn),,一些網絡“自媒體”博主,,為了達到流量變現(xiàn)目的,可謂是突破底線,。在江蘇南通,,一名叫做季某的男子就試圖用低級粗俗的臟話博取關注,最終,,被判了刑,。
抱著“黑紅”想法靠肆意謾罵嘩眾取寵
畫面中咬牙切齒罵出臟話的男子名為季某,網名“秦漢”,,在他發(fā)布的視頻里,,大多都充斥著不堪入耳的臟話,尺度遠比剛剛播放的內容大得多,。
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qū)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徐德:他就是用本地方言來逃避監(jiān)管,,內容主要是用粗俗的語言來進行辱罵,也沒有具體的事,,就是純粹進行辱罵,,就是貶低他人人格。
那么,,季某為什么要在網絡上發(fā)布這些視頻,?被罵的人跟他又有什么瓜葛呢?
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qū)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徐德:按照他的說法是粉絲量少的,,他不會去罵的,,也不會去踩,他看到誰的粉絲量多,,他就去罵,,爭取把對方的粉絲爭取過來,擴大他的粉絲人數(shù),。
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qū)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法官助理姜妮妮:所以季某通過這件事情應該嘗到了甜頭,,他認為他通過辱罵相應的主播可以提升自己的粉絲流量。
就這樣,,季某抱著“黑紅”也是紅的想法,,在網絡上繼續(xù)嘩眾取寵。一些本地網紅直播時,季某還會追著跟他們連麥展開罵戰(zhàn),,企圖通過這樣的方式增加人氣,,獲得打賞。
添油加醋地攻擊,,肆意妄為地謾罵,,季某的嘴里臟話連篇、黑白顛倒,。面對這樣的場景,,很多網友都當即在評論區(qū)對季某粗俗的行為提出了質疑,還有不少人在平臺上進行了舉報,,但是,彼時的季某認為這些評論都是在為他增加熱度,,達到了他想要蹭流量的目的,。
季某:用網絡上一句話叫“有點飄”,就目中無人,,目無法律,,那種狂野的心態(tài),在網絡上一下子爆棚,,這個是現(xiàn)實生活中沒有的東西,。
為了達到流量變現(xiàn)的目的,季某持續(xù)更新著辱罵其他短視頻博主,,特別是網紅主播的視頻,。然而在私下里,季某卻換了一副面孔,。有時發(fā)完視頻,,他還會私信那些被罵的博主,解釋自己是在炒作,,邀請他們一起合作博流量,。
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qū)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法官助理姜妮妮:他會私下里跟人家說,我主要就是為了吸粉,,為了漲粉,。
面對季某做戲的邀請,許多短視頻博主都沒有回復,,也有一部分博主婉言拒絕,,但季某卻立即推銷起自己的“黑紅”套路,稱他想打造的是“獨一無二的人設,,先黑再白”,,季某說,如果聊天框對面的博主不為所動,那他就會再去私信下一個人,。
季某:現(xiàn)實生活的親戚朋友跟我說了,,網絡別玩了,但是這個東西,,除非你一開始就不玩,,你上了這條船你再下船,非常不容易,。
作繭自縛惡意詆毀行為觸及法律底線
想借著“黑紅”套路,,找人合作蹭流量,季某屢屢碰壁,,遭人反感,。這樣低俗的行為最終并沒有讓他“火出圈”,反倒作繭自縛,,承擔相關法律后果,。前不久,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qū)人民法院對被告人季某判處侮辱罪,,審結了這起案件,。
2023年6月,在接到大量網民和群眾的舉報后,,南通警方以季某涉嫌尋釁滋事罪立案偵查,,并商請檢察機關依法介入,其發(fā)布辱罵視頻的相關賬號也被網絡平臺封禁,。
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qū)檢察院普通犯罪檢察部檢察官張彬:季某視頻辱罵侵害對象共計7名,,而且均為本地區(qū)有一定網絡影響力的人員,視頻總計45部,,傳播范圍達到62萬余次,。
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lián)合發(fā)布的《關于依法懲治網絡暴力違法犯罪的指導意見》中,,第二條第三款指出,在信息網絡上采取肆意謾罵,、惡意詆毀,、披露隱私等方式,公然侮辱他人,,情節(jié)嚴重,,符合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規(guī)定的,以侮辱罪定罪處罰,。
當?shù)貦z察機關了解到案件相關情況后,,分析認為:季某的行為不僅公然損害了7名被害人的人格權和名譽權,,而且這些辱罵視頻在網絡上得以傳播,影響惡劣,,應當按侮辱罪予以追訴,。
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qū)檢察院普通犯罪檢察部檢察官張彬:根據刑法規(guī)定,侮辱罪是屬于告訴才處理,,但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我們檢察機關綜合考量,考慮到本案涉及多名被害人,,由檢察機關來提起公訴,,更能確保維護被害人的權益。
2024年3月22日,,南通市海門區(qū)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這一案件,。
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qū)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潘德峰:本案中被告人季某為了賺取流量,用本地的方言在互聯(lián)網平臺侮辱他人,,不僅嚴重擾亂了網絡秩序,,破壞了網絡生態(tài),助長了網絡戾氣,,也嚴重侵害當事人人格尊嚴,貶損他人名譽,。被告人想通過辱罵他人等網絡暴力手段,,達到粉絲流量變現(xiàn)的目的,結果只能是既傷人又傷己,,最終網絡暴力施暴者既無法獲取經濟利益,,還可能陷入民事、行政,、刑事責任等多重風險,,是典型的雙輸多輸?shù)木置妗?/p>
法院審理認為,被告人季某為了提升網絡流量及關注度,,在網絡上四處挑釁,,對多人進行肆意謾罵、惡意詆毀,,情節(jié)嚴重,,危害社會秩序,構成侮辱罪,??紤]到其歸案后能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并簽署了認罪認罰具結書,,依法當庭宣判,。
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qū)人民法院院長杜開林:被告人季某犯侮辱罪,,判處有期徒刑8個月,緩刑1年,;禁止被告人季某在緩刑考驗期內從事與網絡直播有關的經營活動,。
無底線博來的流量看似是獲利的捷徑,實則是布滿陷阱的深淵,。庭審結束后,,辦案機關聯(lián)合當?shù)鼐W信辦等部門,專門組織了一次交流會,,以案釋法,,對本地部分自媒體從業(yè)人員代表進行網絡法治宣傳。
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qū)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徐德:我們聯(lián)合區(qū)委網信辦,,海門區(qū)公安局,、海門區(qū)檢察院召集了本地的自媒體從業(yè)人員進行座談,向他們宣傳了相關的法律,,解答他們的疑惑,,希望通過那些自媒體從業(yè)人員來帶動周圍的人來遵守網絡秩序。
今年4月23日起,,中央網信辦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為期兩個月的“清朗·整治‘自媒體’無底線博流量”專項行動,,聚焦“自媒體”無底線造熱點蹭熱點,制造以假亂真,、虛實混雜的“信息陷阱”等突出問題,,從嚴整治漠視公共利益、違背公序良俗,、擾亂公共秩序,,為了流量不擇手段、喪失底線的“自媒體”,。自專項行動開展以來,,一批又一批違法違規(guī)的“自媒體”被封號乃至受到法律制裁,這傳遞了一個明確的信號:網絡絕不是法外之地,,那些企圖為流量突破底線的人應當被警醒,。
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qū)人民法院院長杜開林:我們希望通過每一個點滴的小案件,把法律的規(guī)則具體化,,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每個人都有職責。
阻斷無底線博流量傳播鏈如何有效規(guī)制
在本案中,,季某用方言肆意辱罵他人,,這樣的視頻在網絡上傳播開來,侵害當事人的權益,,還給社會風氣和公共道德帶來了消極影響,。對于這種用不當手段追逐流量的博主,,平臺應該如何監(jiān)督和管理呢?阻斷無底線博流量傳播鏈,,又該如何有效規(guī)制呢,?
中國互聯(lián)網協(xié)會研究中心副主任吳沈括:在本案當中一個值得我們關注的現(xiàn)象就是對方打擦邊球,用的是方言,,事實上需要平臺更為主動的作為,。比如說通過有效的技術和算法,對于異常的情形及時地發(fā)現(xiàn),,及早地處置,。另一方面在事中,比如說通過加大人力巡查的一個投入,,發(fā)現(xiàn)并且處置正在發(fā)生和進行當中的非法現(xiàn)象,。此外在事后,在接受和處理投訴舉報的過程當中,,需要有一個更為快速更為高效的反應機制,,最大限度地降低和減少此類現(xiàn)象所帶來的消極后果。
專家指出,,一些人借助互聯(lián)網進行謾罵,、抨擊、侮辱,、誹謗,,如果任由這一亂象存在,網絡戾氣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對此,平臺的態(tài)度必須鮮明,,在“清朗·整治‘自媒體’無底線博流量”專項行動中,,中央網信辦著重強調“加強重點平臺和重點環(huán)節(jié)管理”,要求平臺加強信息審核,,阻斷無底線博流量的傳播鏈,,這直指問題病灶。
中國互聯(lián)網協(xié)會研究中心副主任吳沈括:從目前來看,,在網絡空間傳播當中平臺承擔著非常重要的一個角色,,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增強平臺本身對于這類違法甚至犯罪現(xiàn)象的一種治理的決心。
專家表示,,對于這種無底線博流量的短視頻博主來說,,互聯(lián)網不僅是一個“發(fā)泄場”,更是一個“生意場”,,想要讓他們在網絡上面沒有“市場”,,網友們在刷到此類博眼球的博主時,,可以隨手按鍵舉報,讓這種低俗視頻失去生存的空間,。
中國互聯(lián)網協(xié)會研究中心副主任吳沈括: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我們網民對于這類違法甚至犯罪現(xiàn)象不用給予過多的關注,,甚至我們要做出有效的投訴舉報等處置方式。這里面的核心是通過我們的實際行動,,讓這類的主播能夠直觀地直接地感受到:第一,,這種做法不具有長久性;第二,,這種做法也不可能獲得最終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