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jīng)歷近7400海里的長途跋涉后,,執(zhí)行中國第41次南極考察任務的“雪龍”號和“雪龍2”號近日(7日)展開南極中山站區(qū)域卸貨作業(yè)。
“雪龍”號和“雪龍2”號于中山站區(qū)卸貨
在茫茫南極大陸,,厚重的冰層,極端的天氣,,以及變幻莫測的海冰狀況,,都給科考隊員們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船只必須小心翼翼地避開冰山和浮冰,,尋找安全的路徑,。卸貨時,隊員們必須在刺骨的寒風中,,穿著厚重的雪服,,操作著沉重的設備轉(zhuǎn)運貨物。究竟這樣的卸貨方式有多難,?
今天的《一路往南·我的南極日記》,,隨船的前方記者王楠用鏡頭記錄下南極科考隊員們的毅力和智慧。
總臺央視記者王楠:這里是我國南極中山站陸緣冰外圍,,北京時間12月7日23時,,“雪龍”和“雪龍2”號在冰上會合。由于今年冰情非常嚴重,,所以第一次由“雪龍2”號將“雪龍”號上的物資轉(zhuǎn)運到中山站的預定卸貨地點,。
據(jù)了解,今年中山站外圍有十幾公里的亂冰帶,,而且冰厚基本達到3米以上,,冰情復雜并且非常罕見?!把?”號很難在短時間之內(nèi)將“雪龍”號破冰引航到預定的卸貨地點,。
“雪龍2”號船長肖志民:我們現(xiàn)在采取的是一種轉(zhuǎn)運的方式,,先將“雪龍”號上一部分中山站上急需的物資,還有影響到后續(xù)考察任務的物資,,我們先轉(zhuǎn)運到“雪龍2”號上,,由“雪龍2”號單獨一條船破冰到預定的卸貨點,將這些物資卸運到中山站,。我們先在“雪龍”號附近找一塊合適的冰面,,“雪龍”號先把這些物資卸運到冰面上,然后我們再到這塊冰面,,將這些物資吊運到“雪龍2”號上,。我們這一趟大概轉(zhuǎn)運了接近280噸的物資,。
記者從考察隊了解到,,本次中山站區(qū)域卸貨物資總體積約5300立方米,總重量約2030噸,,包括工程建設物資,、科研物資以及后勤保障物資。
創(chuàng)新方式“雙龍?zhí)綐O”首次啟動轉(zhuǎn)運卸貨
我們看到雖然面臨著復雜冰情帶來的挑戰(zhàn),,但兩艘科考船在中山站的卸貨轉(zhuǎn)運工作也是進展順利,,此次南極科考還有哪些創(chuàng)新的實踐、科考隊員們未來將要開展的工作還有哪些,?
中國第41次南極考察隊副領隊胡紅橋:卸貨本身,,實際上是我們南極考察的第一步,,以前主要“雪龍2”號還是為“雪龍”號破冰引航,今年我們創(chuàng)新性地首次利用“雪龍2”號來作為擺渡船,,應該說是在“雙龍?zhí)綐O”里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創(chuàng)新。
除貨物卸運外,,目前,“雪龍”號上的第一批34名上站隊員,,已經(jīng)進入中山站,,將陸續(xù)開展科考作業(yè)。下一步,,“雪龍”號將繼續(xù)采用直升機吊運進行卸貨,,“雪龍2”號將離開中山站,前往秦嶺站,。
中國第41次南極考察任務由三船保障,,其中,,“雪龍”號和“雪龍2”號船從廣州出發(fā),主要執(zhí)行科學考察,、人員運送和后勤補給任務,;“永盛”號貨輪在11月中旬從江蘇張家港出發(fā),主要承擔秦嶺站配套設施建設物資運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