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個山里娃站上國際T臺,!設計師講述藏在衣服里的秘密
近日,,來自貴州大山的孩子們,,身穿融合苗繡,、侗族繡,、銀飾等多種少數民族非遺元素的服裝,,走上中國國際時裝周的T臺,。伴隨著清澈悠揚的民謠,,云霧繚繞的梯田、錯落有致的吊腳樓,、原汁原味的苗寨生活仿佛就在眼前,。
濃濃的民族風情與時尚潮流碰撞,呈現(xiàn)了一場令人耳目一新的視覺盛宴,,也讓無數觀眾感受到了原生態(tài)高級感的震撼:“這才是頂流中國美,!”
01
大山的孩子走上國際T臺
這場驚艷的時裝秀出自楊春林之手,一位登上過各類國際時裝周,、多次獲獎的新銳設計師,,而大眾所熟知的是他的苗族名字——古阿新,寓意“勇敢”與“希望”,。
阿新介紹:“在貴州少數民族聚居區(qū),很多小朋友的服裝是媽媽花費數年繡成的,,一針一線里都是愛,。”
為了保護傳承這些民族服飾,今年2月,,他和團隊發(fā)起了海選,,挑選最能代表民族文化、純手工制作的服裝,,參加中國國際時裝周,。本著“誰的服裝最好看就挑誰去”的原則,阿新從2000多名候選人中,,最終選出45個孩子,。
這些被選中的孩子最小的只有5歲,最大的不過12歲,。登臺前,,他們沒有走出過大山,更沒有經過專業(yè)培訓,,這次,,他們自帶民族服裝,跨越1800多公里來到北京,。
T臺上,,孩子們的步伐稚嫩,舉手投足間盡顯質樸與自豪,。他們的盛裝繡著獨特的圖案,,色彩斑斕,融合了苗繡,、侗族繡,、壯族背帶繡、蠟染等非遺元素,,精致的銀飾在燈光下閃爍,,滿是民族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