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坑鄉(xiāng)遍地茶園。
下坑村村口的反電信詐騙宣傳條幅,。
福建省安溪縣,,有“中國茶都”的美譽,也背負著“電騙之鄉(xiāng)”的惡名,。安溪縣從2007年開始大力整治電信詐騙,,直到2013年才將“全省重點整治縣”的帽子摘掉。安溪人覺得,,“電騙之鄉(xiāng)”的惡名也應于2013年去掉,,但徐玉玉的死讓它又回到人們的視線中。
1
一個月最高分得一萬元提成
“對方賬上能轉多少錢就轉多少,,多多益善,。”每次行騙成功,,小林可獲得10%提成,。
小林(化名)是安溪縣尚卿鄉(xiāng)人,今年27歲,,2013年年底開始電信詐騙,,2015年年底被抓,目前在緩刑期,,在弘橋智谷電商產業(yè)基地參加由安溪縣司法局主辦的社區(qū)矯正人員培訓班,,接受淘寶網店的培訓。
小林在從事電信詐騙之前,,是一名汽車修理工,。他18歲高中畢業(yè)以后,到廈門找了一個汽修師傅學手藝,。兩年后學成,他回到安溪縣,,在一家當地的汽修大廠謀到一份汽修工作,,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斑@在安溪縣算是不錯的收入,。”
小林覺得,,修理工是一份辛苦的工作,,賺錢不多,。所以,當2013年,,他的一個理發(fā)師朋友邀請他參加電信詐騙的時候,,他有些心動。小林自己很清楚朋友口中的“出去打電話”就是電信詐騙,,也知道這是違法的行為,。但是,當時警方查得比較松,,這份朋友介紹“輕松來錢多”的工作確實很有吸引力,。當時,這位理發(fā)師朋友在酒局上對很多朋友多次提到過自己的“從業(yè)經歷”,,所以朋友們都知道他在外地從事電信詐騙,。但是,他還是隱瞞了父母,,這在村里是一件不光彩的事,。
小林懷著僥幸心理,也瞞著父母和朋友一起去了廣西,,進行電信詐騙,。他們是一個五人小團體,在廣西租了一個套間共同生活,。五人中一個是老板方哥,,其他四個人負責打電話騙人。由于小林有修理廠的工作經驗,,所以他就從方哥那里拿到了一些新買車或者剛剛從4S店做過修理,、保養(yǎng)的車主的聯系方式,冒充4S店或者修理廠的員工給車主們打電話,,以多收了錢要退費,、信息有誤需要修改等理由騙取對方的信任,然后把電話轉給方哥,。方哥負責和這些“上鉤”的車主進一步溝通,,表面上是要把錢退到對方的卡里,實際上是通過指導對方在ATM機上的操作,,把對方卡里的錢轉到方哥的賬上,。“對方賬上能轉多少錢就轉多少,,多多益善,。”每次行騙成功,,小林會從騙來的錢當中抽成10%,。如果一個月沒有成功一次,,那么小林就沒有收入。但是,,這樣的情況小林從來沒有遇到過,。他打電話行騙不到一個星期,就成功騙到了第一個客戶,。之后,,隨著他對行騙的“話術”越來越熟練,成功的次數也越來越多,,基本上每天都有“上鉤”的客戶,。收入最高的一個月,小林賺到了1萬多元,。
2
不同團伙兒之間相互協作
騙來的錢到賬,,為了防止被攝像頭拍到暴露身份,行騙者不會親自去取款,,在“行業(yè)”內有專門的團伙負責取款,。
小林說,雖然方哥拿走了所騙錢的90%,,但是他的花銷也不小,。首先,他要購買各種各樣的資料,,來獲得詐騙對象的基本信息,,像他手里拿到的車主的資料的價格都是幾元到十幾元不等。而他每天都可以從方哥手里收到100多條這樣的資料,,其中被騙的人大概只占到1%左右,。而方哥給他們配備的電話卡、行騙需要的銀行卡都不能使用他們的身份信息辦理,,也得從專業(yè)辦理這些“業(yè)務”的團伙處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