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愛國情懷如何“打開”(人民論壇)
國慶之際話國家③
《人民日報》(2016年09月29日04版)
國慶將至,天安門廣場“祝福祖國”的大花籃,,燦若朝霞,。這里的升旗儀式,也將迎來一年一度最大的致意人群。而與飄揚在廣場上空的國旗輝映的,,則是大街小巷招展著,、市民游客揮動著的五星紅旗。10月1日,,國慶佳節(jié),,人們表達著對祖國的歸屬感、自豪感,,濃濃之情,、拳拳之心,渲染熱烈的愛國氛圍,。
的確,,對每個國民而言,愛國是再樸素不過的情感,,也是再自然不過的認同,,更是再基本不過的責任。倡導愛國主義,、表達愛國熱情,,在任何時代、任何國家,,都是主旋律,。不過,和平年代,,卻不是每個人都會面臨“捐軀赴國難”的抉擇,,也不是每個人都有直接報效祖國的機會。走出流血犧牲,、生死考驗的語境,,該以怎樣的方式“打開”國民的愛國情懷?
猶記南海仲裁案后,,“中國一點都不能少”的微博瀏覽上億次,、轉(zhuǎn)發(fā)超300萬,媒體上,、朋友圈的討論也如火如荼,,堅定的民間立場與鮮明的國家態(tài)度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為我們處理相關問題贏得了主動,。億萬國民愛國熱情的理性釋放、愛國觀點的合理表達,,正是在復雜的國內(nèi)國際環(huán)境中,,“中國號”航船能破浪前行最深厚的底氣,、最有力的支撐。
也有一些人覺得,,愛國主義“太宏大”,,愛國教育“太沉重”,愛國行為“太遙遠”,,不太好把握,。其實,公眾的愛國精神,,可以用多種方式來培養(yǎng),;國民的愛國情懷,,也可以有不同方式來表達,。有網(wǎng)友曾在海外旅行中經(jīng)歷這樣一幕:海洋世界的鯨魚表演開場前,主持人問,,在座誰是現(xiàn)役或退役軍人,,請起立;有人站起來后,,主持人說,,這些人為我們的國家服務,請大家給他們鼓掌,。這給我們啟示:不一定要正襟危坐,、凝神靜氣,哪怕是休閑娛樂,、親友歡聚之時,,也未嘗不能在輕松互動中,彰顯國家意識,,表達愛國之情,。
對個人而言,表達愛國,,可以更多一些行動能力,。愛國不是喊出來的,也不是用來喊的,,更不用說那些打著“愛國”的旗號,,擊穿依法、守法這一底線的行為了,。正如有人所言,,最好的愛國是做好自己。有一位了解德國的朋友說,,出于歷史原因,,德國人對高談愛國,,會表現(xiàn)得很慎重。但他們平時嚴守法律,、講究規(guī)則,、尊重契約“很簡單,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是日耳曼人,,并為之驕傲”,。的確,愛國不是高談闊論,,也不是豪言壯語,,而是體現(xiàn)在具體行動中,體現(xiàn)在日常的點滴里,。
對國家來說,,體現(xiàn)愛國,可以更多一些載體支撐,。在韓國,,隨處可見“身土不二”的標語。這本是韓國農(nóng)協(xié)號召國民消費本國農(nóng)產(chǎn)品的廣告,,卻擴展到了更多商品上,,在韓國國民思想中深深扎根。其實,,無論是博物館,、國家公園,還是紀念碑,、國家墓地,,都是民眾表達愛國之情的好去處。一部高水平的電影,、一場用心編排的戲劇,,也能點燃人們的愛國情懷,塑造愛國精神,。而對于網(wǎng)絡的“原住民”們,,社交網(wǎng)站、手機軟件,,可能是“打開”愛國情懷更親切,、更貼近的方式。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愛得深沉,,更會愛得得體,。相信,,這濃郁的愛國心、愛國情,,必將匯聚成磅礴的洪流,,成為推動國家進步的“中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