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全書》號稱“沒有圍墻的大學”,,翻譯這書,,是一個碩大工程,對于不管多大的學者來說,,也是一個學習,、重溫百科知識的過程,。而這于周老,又是一個機遇,。也許正是這一工作,,激發(fā)了他研究全球化、信息化,、語文現(xiàn)代化和世界多國文化的熱情,,使他晚年的學術生活,,在更廣闊的領域大放異彩。這時的周有光,,就不只是翻譯百科全書意義上的“周百科”了,,而堪稱一個百科全書式的杰出學者。
“蒼龍日暮還行雨,,老樹春深更著花”,,周有光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頻頻出版的著作和發(fā)表的短文,如《現(xiàn)代文化的沖擊波》,、《全球化巡禮》,、《全球化時代的世界觀》、《從人均GDP看世界》,、《華夏文化的復興》,、《文化暢想曲》、《新時代的新語文》……只從書名或文章標題看,,哪一部哪一篇,,不涉及當今人們十分關注的重大和熱門話題?
周老為什么寫這些命題龐大,,內容卻深入淺出的著作和文章呢?他說得挺有趣,,是“嘗試拍攝一張張抽象主義的縮微照片”,,以便利人們“記住”有關這些前衛(wèi)問題的“最簡單的輪廓印象”。即是說,,這位大學者,,在自覺做著先鋒文化的普及工作而這種普及,非周有光這樣的飽學之士,,是難以勝任的,。
正是:
兩半百中分,成圓其道韞,。
經濟遜朝旭,,語言超晚曛。
漢語現(xiàn)代化?字母能拼音,。
腹笥勝百科,,盈盈皆學問。
憤翁
“憤翁”這詞,,是我杜撰,,本自“憤青”。憤青即“憤怒青年”,,英語簡稱GTK,。憤是情感,,又不是青年的專利,老爺子,,也是可以憤而不平的,。司馬遷詩“文藻不與秋色老,正氣常伴曉風清”,,形容的正是“憤翁”,。
如此憤翁,特色有四:一有文藻,,下筆成章,;二富正氣,拒斥歪風,;三不服老,,壯心未已;四有動力,,可鼓清風徐來,。凡此四者,誰能全占,?周老即算一個,。
周老學問大,但他不是只會躲在象牙塔里啃本本的書呆子,。他研究語言,,搞拼音,也沒有被一串串字母,,將自己糾纏在一個狹小天地里,。大學者雕小蟲忙,近年《群言》雜志,,幾乎每期都刊登他議論社會現(xiàn)象的短文,。他其實是一個溫文爾雅的斗士,其人具有雜文家慣于挖掘社會病的特質,,但不赤膊上陣,。他把自己的“憤”,化在平實睿智之中,,常以機智獨特的方式針砭時弊,,文字讀來別有不慍不火、綿里藏針風味,。
周有光給自己105歲時出版的集子擬名《朝聞道集》,,其意不言自明他自己還要“聞道”呢,所以他的批評,,絕不是居高臨下,,只是娓娓說理,。“華容一朝盡,,唯余心不變”,,周老的心意,其實是一種深沉的憂憤,。
但愿,,在《群言》40周年慶祝會上,還能聆聽周老的宏論……
正是:
壯心未見老,,脾氣時不好,。
冷眼觀歪風,不批不得了,。
巨筆如椽揮,,軟語夾熱嘲。
壽翁憂國事,,公義何可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