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校長陳望道跟我是很好的朋友,,他跟我說,,語言文字改革是很大的事情,這個改行還是值得做的,,我就來了,。所以,改行是很偶然的事情,。
許多人說語言文字學和經濟學沒有關系,,確實關系很少。我對英語一直有興趣,,早期中國30年代的拉丁化運動我也參加了,,所以這個轉行呢,,是從領域來講不是偶然的,從正式的工作來講,,是偶然的,。
關于百科全書的翻譯是這樣,中國改革開放了,,鄧小平到美國,,跟美國總統(tǒng)商量,中美要做幾件合作的工作,,當中一件就是翻譯不列顛百科全書,,這個倒是美國提出來的,鄧小平很贊成,。
因為當時我們封閉得不得了,,國外的情況,一點也不了解,,很多方面離國際的標準差遠了,。當時翻譯不列顛百科全書呢,是中國的學術思想走進國際視野的一件大事情,。
中央就找了三個人,,成立了一個中美聯(lián)合編審委員會,美國三個人,,中國三個人,,我是中國三個人當中的一個,來組織翻譯不列顛百科全書,。
丁聰漫畫周有光,、張允和夫婦。
九局:站在歷史的角度,,您如何看中國的語文現(xiàn)代化,?
周有光: 我覺得語文現(xiàn)代化發(fā)展得非常好。
語文現(xiàn)代化主要是4種要求:語言要共同化,,文體要用白話文,,文字要用簡化字,注音要用字母,。
中國早在清朝末年就開始了語文現(xiàn)代化運動,。當時的中國人只會方言,不同地方的人碰在一起不能講話溝通,。
1955年,,我國召開文字改革會議。為什么開這個會,?我們要建設一個現(xiàn)代化國家,,而當時人民群眾文化低,,所以一定要搞語文現(xiàn)代化運動,并把它視作新中國成立后的大事情,。我認為這個看法是符合歷史的,。
九局:語文現(xiàn)代化的重要部分《漢語拼音方案》已歷經半個多世紀的實踐檢驗。如今回顧《方案》的制訂過程,,有無遺憾,?
周有光:那時我們花了6年工夫,非常認真,,一丁點的問題都仔細研究,。假如那個時候馬馬虎虎,今天就要后悔了,。
漢字有6萬個,,可一直到1918年才制訂了注音字母,后來語言學家趙元任也設計過國語羅馬字的方案,,都很好,,但是很復雜,不容易推廣,。
所以,,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們要重新設計,。當時我們一下子收到國內外來信4000多封,,許多人提出不同的要求和幾百種方案,我們一個一個認真答復,。
漢語拼音方案制訂的過程當中有許多困難。人家講笑話,,說幾個字母你們搞了3年,,太笨了。
其實不止3年,。全國人大通過了漢語拼音,,這還只是中國的標準,拼音方案還要應用到外國,,要得到國際標準化組織的通過,。后來我代表中國參加國際標準化組織,開會討論了3年才成功,。
一直到1982年,,《漢語拼音方案》才被認定為國際標準。這對中外文化交流非常重要,。當時我去美國談判,,他們說國會圖書館有70萬部中國書,,要將全部編目改成拼音,需要2000萬美元,,實在沒有這個資金,。后來他們籌了兩年才集到這筆資金,改了過來,。
《方案》起初作為小學生認字的工具,,后來作為文化和商品流通的工具,再后來成為國際交流的文化橋梁漢語拼音的傳播比我們想象得還順利,。
書房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