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追憶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
本文刊載于2008年5月26日出版的《財經》雜志
改革開放是從撥亂反正開始的,而小平同志說過,撥亂反正是從1975年的整頓開始的,。從這個意義上講,,改革開放其實從1975年小平同志主持整頓工作就開始了;至少,,整頓可看作后來全局性改革開放的預演。因此,我個人認為,,改革實際上不止30年。在改革之初,,科學領域當仁不讓地成為改革的突破口,,1978年的全國科學大會是推進改革的重大舉措。
撥亂反正恢復高考制度
1975年,,在小平同志領導下,,展開了對“文革”造成的爛攤子的全面整頓。他明確提出,,要建設四個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現代化,。這時,胡耀邦來到中國科學院,,與其他幾位同志組成“核心小組”,。整頓的主要工作,就是落實知識分子政策,。
耀邦同志7月18日受命,,7月22日就來到科學院,到11月19日在“批鄧打招呼會”上被停止工作,,前后只有120天,。但就是在這短短的120天里,他在中科院雷厲風行地撥亂反正,,主持制定了科技工作《匯報提綱》,,提出了一系列將科學工作引入正軌的措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是,,不久,鄧小平和胡耀邦再一次被打倒,,撥亂反正工作一度中斷,。
看得出來,在這第三次被“打倒”期間,,鄧小平對“中國到底往哪里走”的問題作了深刻的反思,。1977年5月,他一出來工作,,就重新提起建設“四個現代化”的口號,。1977年5月24日,他在一次談話中提出,,“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一心一意搞現代化,??梢哉f,他復出后最初的一系列講話,,都是在講“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這個主題。
1977年7月,,鄧小平重新就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第一副總理等要職。剛一復職,他就自告奮勇主管全國的科技和教育工作,。7月19日,,鄧小平與方毅商定,召開一次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
我是這次大會的組織者之一,。會議從8月4日開到8日。8月6日下午,,武漢大學副教授查全性直言,,應該改革高校招生制度,廢除高校招生“自愿報名,,群眾推薦,,領導批準,學校復審”的辦法,,恢復高考制度,。這一建議獲得其他與會者強烈共鳴。在這次座談會召開前夕,,當年的全國高等學校招生會已經開過,,招生辦法依然沿用老的“十六字方針”。有關招生的文件,,也在座談會開始的當天送到鄧小平手中。就是說,,1977年按照老辦法招生,,幾乎已成定局。
鄧小平聽完大家的發(fā)言,,轉身問教育部部長劉西堯:今年高考招生還來不來得及改,?劉西堯說,要是推遲招生日期,,那還來得及,。鄧小平當即表示:“既然今年還有時間,那就堅決改嘛,!把原來寫的招生報告收回來,,根據大家的意見重寫?!庇谑?,恢復高考的決策就這么定下來了。
高考牽動著千家萬戶,,哪一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所以,恢復公平的高考制度,,影響的不止是直接參加考試的那幾百萬人,,而是牽動著千萬下鄉(xiāng)知識青年的心,,牽動著億萬家庭,牽動著為高考而準備的整個教育界,。所有這些,,也徹底改變了知識界的面貌。
8月8日,,在這個座談會結束時,,小平同志講話,對科學,、教育問題作出了系統(tǒng)的論述,。他提出:無論是從事科研工作的還是從事教育工作的,都是勞動者,。他特別強調,,要把這個問題講清楚,因為它同調動知識分子的積極性有關,。知識分子問題不僅是科學界,、教育界的問題,而且是整個國家的重大政策問題,。
為小平起草科學大會講話
1978年的全國科學大會做了充分的醞釀和發(fā)動工作,。在開會前,先以中共中央的名義發(fā)出召開大會的預備通知,,1977年9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通過,,9月18日發(fā)出;半年之后,,1978年3月18日大會開幕,。
中央的通知中有很多重要的思想,最重要的,,是肯定20多年來科學工作的路線,、方針和科技人員的努力,同時提出,,要恢復研究生制度,,恢復職稱制度,等等,。這個文件下發(fā)后,,很多地方特別是知識分子薈萃的地方,已經被充分發(fā)動起來了,。
我們成立了一個文件小組,,由童大林牽頭,負責起草四個大會文件:第一個文件是鄧小平的講話;第二個文件是華國鋒的講話,;第三個文件是方毅的報告,;第四個文件是郭沫若的講話,就是后來發(fā)表的《科學的春天》,,收到中學語文課本里去了,。
四個文件中,最重要的是鄧小平和華國鋒的稿子,,由我和林自新負責起草,。我們想,鄧小平的講話要從他作為科學教育主管領導人的角度,,來講黨的科學工作政策和知識分子政策,。講話稿中的很多重要觀點來源于小平同志此前的一系列講話。因此,,我們?yōu)樗鸩葜v話稿時,,并沒有專門跟他談多少次話。在他講話的基礎上加以整理,、發(fā)揮,,就已經足夠了。
此外,,我們進一步查閱了《馬恩全集》中有關知識分子問題的論述,。馬克思在《剩余價值論》中,有幾段關于知識分子的非常生動的分析,。他認為,,一般的工程技術人員也參與創(chuàng)造剩余價值,學校中的教師也是生產剩余價值的“生產工人”,。這就是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自己的一部分”論點的理論依據。
至于華國鋒的稿子,,因為他當時是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要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立意。我和林自新征求了胡耀邦的意見,。他建議華國鋒講一講科教興國或者叫科教建國,。他說,舊社會有很多企業(yè)家,、科學家,、教育家提出了實業(yè)救國、科學救國,、教育救國,,都不成功。現在有條件了,我們應該提出新的口號,。我們覺得這個設想非常好,,與鄧小平此前講話的精神是一致的。
這兩個稿子寫完同時送上去,。小平同志很快有了回音,。他只調整了個別段落和字句。據《鄧小平年譜》記載,,1978年2月底,,小平同志與于光遠等人商談講話稿的修改問題時說,國家科委替我起草的大會講話稿,,我看了一遍,,寫得很好,文字也很流暢,,講話稿中的意思多半是我過去講過的,,按照這個稿子講是可以的。
小平同志的講話稿一共有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有兩個主要論點: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自己的一部分”。關于“科學技術是生產力”,,引用了馬克思的話“生產力中也包括科學”,,并作了進一步的分析和闡述。第二部分講科技隊伍建設,。第三部分是科技工作的一些具體的措施,,包括黨如何領導科學技術工作、科學工作中如何配備干部,、怎么選拔人才,、學術上堅持“百家爭鳴”方針等豐富的內容。
小平同志認為第三部分也很重要,。他有一次跟外國人講,,“我在科學大會上的發(fā)言,講的第三部分不為很多人注意,,大家沒有注意,,其實很重要,我愿意當大家的后勤部長,?!?977年8月6日的科教座談會上,他已表示,,“我愿意給你們當總后勤部長”,,科學大會后也多次說過,。
“一個字也不要改”
小平同志的稿子當時在科技系統(tǒng)內部沒有遇到任何障礙,卻遇到了來自上層的壓力,。中共中央主管宣傳教育工作的一位副主席在政治局開會討論稿子時說,,“我看這個稿子馬克思主義水平不高。關于科學工作和知識分子問題,,毛主席講了那么多,,為什么不引用?”他特別列舉了“對知識分子要團結,、教育,、改造”這一條,質問我們?yōu)槭裁礇]有寫,。會后,,方毅同志和我們請示鄧小平,小平同志說:“一個字也不要改,?!?/p>
科學大會開幕的前一天,宣傳口的一位負責人打來電話,,又提了兩條意見,。第一條意見,建議修改一個標點符號,;第二條意見,,關于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自己的一部分”,建議修改成“我們已經有了一支工人階級的又紅又專的知識分子隊伍”,。這個意見與鄧小平同志講稿里的意思有著根本的區(qū)別,。因為說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自己的一部分”,這是一個全稱判斷,,指知識分子的整體隊伍,,而說“有了一支”,是多大的比例呢,?
我們與方毅同志討論時明確提出了這個看法,,方毅立即向小平匯報。小平同志說,,第一條意見接受,標點符號你們改一改,;第二條意見不接受,,維持原樣。
為華國鋒起草的講話稿卻一直沒有回復,。直到大會開幕,,鄧小平講完話了,,仍然沒有音訊。我們很著急,,方毅更著急,。忽然,華國鋒講話稿送下來了,,是另外找人寫的,,“科教興國”的思想沒有反映出來。他仍然強調,,對大多數知識分子來說,,要幫助和教育他們樹立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只說“有了一支又紅又專的知識分子隊伍”,。
鄧小平非常喜愛“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這句話,。1988年,他會見外賓的時候又說了一段話:“過去說,,馬克思講過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這是非常正確的。現在看來,,這樣說可能不夠了,,恐怕是第一生產力?!?/p>
我們在學習討論中認為,,鄧小平講“第一”,不僅僅是個序列問題,,他講的是“第一重要”,,因為科技推動了其他的生產力。還有一句話,,文獻中沒有發(fā)表,,他說:“如果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那么,,知識分子就不是老九,,是第一?!蔽覀儺敃r都很震驚,,這是他多年來獨立觀察思考得出來的結論,卻又符合當代世界發(fā)展的實際,。
以我自己的觀察,,鄧小平對現代社會里科學技術的作用和知識的力量的認識,是極其深刻的,。他之所以反復提出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是因為他對世界大勢有準確的把握。體力勞動者在全部勞動者中的比例勢必越來越小,,即使是體力勞動者,,在其整個勞動中,腦力勞動的成分也會越來越重,,因此,,腦力勞動者必然占有越來越主流的地位。
現在我們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大家都覺得這是常識,,卻不知道這句話有千鈞重。把知識分子當成工人階級的一部分,,看作自己人,,這在當時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堪稱翻天覆地的變化,。
科技改革走在前列
可以說,,當時,科技界的認識和工作水平在全國是領先的,。比如,,在“真理標準大討論”、抵制“兩個凡是”過程中,,中國科學院是全國第一個響應的單位,。再如,中國科學院是第一個取消“革委會”的,;率先實行了所長負責制,,取消了政治部;鄧小平提出,,研究所的黨委要有三分之一的科技工作者,,讓知識分子參與黨的領導工作,科學院堅決遵照執(zhí)行,;科學院率先恢復了評定職稱的制度,,等等。這些措施,,后來在其他領域里也都推行了,。
在對外開放方面,科技教育界也走在了前面,。1979年鄧小平訪問美國,,我是代表團成員之一。在他會見卡特總統(tǒng)的時候,,卡特說:“你們怎么不放你們的青年人出來呢,?”鄧小平很風趣地回答:“那好啊,我們給你送幾千萬人來怎么樣,?”回國后,,鄧小平就提出要派留學生。那時一年派了不到1000人,,他覺得少,,就提出,派1萬人行不行,?
我認為,,在全國科學大會前后,鄧小平改革的思路已經非常明確了,。通過落實知識分子政策,,推動科技教育界的改革,一下子就帶動了全國各個方面,,促進了全中國的改革開放,。可以說,,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正式宣告了全面改革開放的開始,,而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已經揭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p>
吳明瑜:曾任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