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警惕
盡量避免在網(wǎng)上傳播有指紋的微距拍攝照片
隨著生物識別技術的發(fā)展,,指紋認證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考勤管理,、手機電腦登錄,、金融服務以及機場出入境等,不用輸入ID或密碼只要按下手指就可以確認身份,,方便快捷,。與此同時,其風險也在增加。現(xiàn)實生活中,,指紋一旦被盜取,,其危害有多大呢?
劉洋認為,,指紋已經(jīng)被廣泛應用在智能設備,、銀行、稅務,、社保,、企業(yè)和政府公務等領域。對普通個人來說,,指紋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的情況還比較少見,。如果是針對特定目標的犯罪活動,指紋可以被利用對智能手機等設備解鎖,,或用于指紋支付盜刷,。一些單位的門禁系統(tǒng)需使用指紋刷卡,指紋被盜取后有可能被他人冒充進入,。此外,,偽造的指紋也有可能被用在一些文書的簽訂中。
“事實上,,相對于指紋本身的安全來說,,我們更應該重視指紋的存儲安全?!崩钬S說,,以帶有指紋識別器的手機為例,其是將指紋的生物信息存放在手機的一個安全區(qū)內,,將其轉化為數(shù)字信息,,黑客會對這個安全區(qū)進行攻擊,從而提取出指紋的數(shù)字信息,,利用這些數(shù)字信息從事犯罪活動,,如支付寶需要指紋認證、轉賬等,。
不過,大家也不必太擔心,,因為日本國立情報學研究所已經(jīng)研發(fā)出一種含有氧化鈦的透明薄膜,,將它貼在手指上就可以隱藏指紋,這樣就不用擔心指紋信息被盜了,。而且手指“貼膜”之后也不會影響解鎖這類需要指紋識別的操作,。但是,這種技術還要等兩年才能面世。
在沒有手指“貼膜”之前,,有網(wǎng)友笑言,,照相的時候可要長點心,少擺“剪刀手”,,如果真的想擺,,那就手背面對鏡頭擺吧。對此,,劉洋建議:“由于指紋作為生物識別信息具有唯一性,,一旦泄露就無法挽回,因此我們應避免在網(wǎng)絡上傳播有指紋的微距(小于0.5米)拍攝照片原始文件,,也不要把指紋信息隨意提交給不可信的商家或其他人,,從而減少不必要的風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