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國財政每年三農投入3萬億,,2016年農民實際增收卻創(chuàng)新低,;專家:農民增收不能僅靠國家財政投入
2016年11月6日,,江蘇淮安袁集鄉(xiāng)農民視覺中國在收割水稻,。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王紅茹 | 北京報道
(本文刊發(fā)于《中國經濟周刊》2017年第7期)
農民增收因今年的一號文件再度成為三農領域的一個重要話題,。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布了《關于深入推進農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yè)農村發(fā)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即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增加農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給”作為2017年一號文件的主要目標被著重強調,。
今年一號文件再次強調增加農民收入,或許跟2015,、2016這兩年農民收入增速放緩有關,。2016年,在農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引導下,,農民收入實際增長6.2%,,雖繼續(xù)保持整體向好的態(tài)勢,但與“十二五”期間年均9.6%的增長水平相比,,農民收入增速已明顯放緩,。有學者預測,2017年農民收入形勢依然比較嚴峻,,繼續(xù)增收的難度加大,。因此,2017年如何在農民增收上繼續(xù)加力,,推進農民收入持續(xù)增長,,成為三農工作面對的一道現(xiàn)實難題。
糧食“豐產”農民卻難“增收”
春節(jié)剛過,,河南省西平縣王孟試村村民王玉英就開始犯愁了:她家的4畝地今年還種不種玉米,?
之所以如此糾結,跟她家去年玉米的收成有關,。王玉英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她家一畝地約產玉米1000斤,,去年玉米價格為0.75元/斤,,1000斤玉米的收入是750元。4畝地共收入約3000元,。
這僅僅是毛收入,,去除成本后,玉米的收入就更少了,。她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播種一畝地需要5斤種子,,一斤玉米種子大概6元,一畝地的種子錢約30元,;此外,,種一畝地需投入化肥150元,、機器播種支出25元、機器收割80元,。這幾項加起來每畝地的成本共285元左右,,4畝地的成本約1140元。簡單計算,,去除成本后,,4畝地玉米的收益為1860元。
“辛辛苦苦耕種3個多月,,收入1860元,,平均每個月僅有620元的收入,只靠種地農民怎么才能富裕,?”王玉英說,,種地還不及她農閑時到漯河市的森林公園給人家養(yǎng)花,那樣一個月也有1500元的收入,。
王玉英今年不打算再種玉米了,,但也舍不得讓地荒著?!拔掖蛩惆训孛赓M包出去,,因為收錢肯定就沒人愿意種了?!?/p>
不僅玉米,,小麥的收購價也比較低。越來越低的國內農產品收購價格跟越來越高的糧食產量形成了鮮明對比,。
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的全國糧食生產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糧食總產量61623.9萬噸(12324.8億斤),再獲豐收,。這個產量,,雖然比2015年減少520.1萬噸(104億斤),減少0.8%,,但也是歷史上第二高產年,。而在2003年,我國糧食產量僅為4306.5億公斤(8613億斤),,13年間年均增加285.5億斤,。這樣的增速不僅我國歷史上罕見,而且在世界上也絕無僅有,。
按理說,,糧食豐收了,農民的錢袋子應該鼓起來了。但現(xiàn)實是,,糧食豐收之后,,農民收入增速卻放緩了。
據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2363元,,增幅8.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2%,。這兩個數據,,都較往年明顯放緩,也是近13年來最低,。
那么,,到底是什么影響了農民的錢袋子?
糧食的結構性矛盾越來越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