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泄露 怎能虱多不癢(經濟時評)
吳丹
《人民日報》(2017年02月22日10版)
大數據下的信息泄露,,已不是提高個人保護意識就能預防的,。必須擰緊信息傳遞中的每一道閥門,,源頭、過程、末端三管齊下。
只需手機號,就能把你的身份財產,、通話記錄、打車軌跡等等查個遍,,甚至還能隨時定位出你的地理位置,。近日,媒體報道的“信息黑市”,,細思恐極,!
或許你會說,個人信息泄露猖獗,、買賣成行成市,,早就不是新鮮事。是的,,從考題泄露,,到垃圾短信、推銷電話,,再到現(xiàn)在更加猖獗的“信息黑市”,,你我身經百戰(zhàn),似是虱多不癢,。但要看到,,移動互聯(lián)下的信息泄露已呈全方位態(tài)勢,一旦泄露,,你我就如透明人,。比如,登錄各種吃喝玩樂軟件的賬號,,需要手機認證甚至實名認證,,原本分散的信息就這么被串聯(lián)了起來;再比如,,打車軟件的行車記錄,,結合時間就能精確定位出你的家、單位,、常去地點,。
顯然,大數據下的信息泄露,,已不是你我提高保護意識就能預防的了,。那么,怎么才能避免在移動互聯(lián)時代裸奔呢,?
首先,,提高信息留存方的管理責任。近日,,公安部發(fā)布《旅館業(yè)治安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規(guī)定,,旅館禁止傳播、出售或泄露旅客住宿信息或視頻監(jiān)控資料,,若構成犯罪,,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嚴控信息泄露的源頭,,此舉值得點贊,。作為一些關鍵信息源頭的互聯(lián)網企業(yè),除了第一時間查出信息泄露的原因外,,還應該負起更多保護責任,。
其次,信息傳播平臺應及時中止和阻斷不法信息的傳播,。數據掮客通過互聯(lián)網建立交易群,,大肆叫賣信息,“信息黑市”的入口便是聊天,、網購,、電信等平臺。這些傳播平臺應擴大關鍵詞排查,,嚴厲打擊短信代發(fā),、群聊買賣信息等行為。同時,,可加大舉報途徑,,彌補技術缺口。
第三,,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銷售端的非法交易必須嚴厲打擊,。已有多部法律規(guī)定,,“花錢買隱私”將構成違法行為。而將于今年6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也對買賣個人信息的行為規(guī)定了嚴厲的懲罰措施,。希望有關部門依據法律積極作為。
當然,,信息泄露也分“內鬼劇透”“黑客竊取”等形式,,如何認定某一次信息泄露事件中各環(huán)節(jié)的責任,,還需細致探討。目前,,公安機關正在對網絡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開展新一輪打擊整治,。期待除了加強個人保護意識外,能有更多的法子治治這些非法數據掮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