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得失面前,何妨“愚鈍”些
頭腦遲鈍,,不聰明,,欠伶俐,謂之愚鈍,。很多時候,,愚鈍必多失,。但有些時候,,愚鈍未必不好,。面對利益得失時,,尤其如此。
哲人有言,,“生活中有許多人徒然具有一副聰明的外貌,,卻并沒有聰明的實質(zhì)‘小聰明,大糊涂’,?!甭松罚T如進,、退、留,、轉(zhuǎn)等涉及切身利益之事,,誰都難免碰到。其得其失,,稱不出準確斤兩,、量不出具體尺寸,要想把賬算精細,,實屬不易,。而且算法不一樣,結(jié)果也往往不同,。其實,,得或失可以相互轉(zhuǎn)化,這頭失那頭得,,今日失明日得,,因得而失、因失而得,,都是常有之事,。“小九九”打多了,,不僅勞心累人,,而且無助無益。
現(xiàn)實中,,小聰明,、大糊涂的案例并不鮮見。有的人篤信“朝中有人好做官”,,于是乎“找”,。遇事就想著四處活動、八方打點,,拐彎抹角,、鉆天打洞,,不見“貴人”不罷休,不“找一找”就總覺得不踏實,、不甘心,。有的人認為“愛哭的孩子有奶吃”,于是乎“鬧”,。遇到一點不稱心,,便按捺不住、“激動”不已,,立馬找領(lǐng)導要說法,、討結(jié)果,甚至三句話沒說完,,便拍桌子摔杯子,。有的人信奉“你不仁別怪我不義”,于是乎“告”,。揭發(fā)壞人壞事,、檢舉違法違紀,是權(quán)利也是責任,,但有的人卻捕風捉影,、惡意造謠,四處告狀,。凡此種種,,皆以精致利己為初衷,卻往往以害己而告終,。
愚鈍一些,,順其自然,處之泰然,,這樣既省心省力又輕松愉快,,何樂而不為?事實上,,正道才是最順的道,,小路、近道常常是彎道險道,,很容易滑倒踩空,。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缺德之“得”,旁人心里不服,,自己心也難安,,這樣的“得”,,不是享受而是難受。遇有不公不正,,討要公道無可非議,,但即便如此,也要“有理不在聲高”,。公平只能是相對的,,何況許多情況下,只因自己期望太多,。跳出自我,,才能夠真正看清自我。
小聰明,、大糊涂,,蓋因私心過重。私心重則心眼小,,心眼小則糊涂生,。在我們身邊,,有些人心不在焉地混,,不顧崗位責任,只當和尚不撞鐘,;有些人挖空心思去撈,,到處占、要,,拿黨紀國法當兒戲,;有些人心懷鬼胎地“作”,使陰招,、下?lián)p棋,,搞兩面三刀,全然不顧基本的道德良知,。這些人自以為聰明之至,,實際上愚不可及。真正的聰明之人,,理應顧大局,、想長遠,甘愿舍小我,,吃得眼前虧,。面對利益糾葛,需要用好“聰明”與“糊涂”的辯證法,,學會算大賬,、總賬,、長遠賬,切忌單純從個體與局部角度看得失,、論成敗,。
“惟愿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睔v史上,蘇軾以此明志,,希望自己的孩子愚魯一些,。今天,很多時候存有一份愚鈍,,或許也非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