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0750斤!”簡單數學運算后,,學生們發(fā)現:媽媽的臂彎竟然會承受這么多重量,!即使成年后每天堅持抱媽媽1次,按照媽媽體重100斤計,,也需要超過25年才能回報媽媽“臂彎里的重量”,。
這是山東日照市新營小學一場生動的微課堂教學現場。短短十多分鐘時間,,通過對“母愛”這一道德“原點”的數學化思考,,培育學生感恩母愛。
近年來,,這一套德育模式已在煙臺,、日照、淄博等多地學校推廣,,除“我在媽媽懷里有多重”外,,類似經大數據分析而“量化”出來的母愛還有許多:
——為生我,媽媽有多痛,?
根據醫(yī)學領域的常用標準,,往手指里釘竹簽,疼痛指數是7,;媽媽生寶寶時,,疼痛指數則是8,有的媽媽會因分娩痛暈過去。
——我吃了媽媽多少乳汁,?
據醫(yī)學統(tǒng)計,,哺乳期寶寶平均每天吃母乳800毫升,一年大約喝掉292公斤母乳,;無論春夏秋冬,,媽媽每夜抱寶寶哺乳3次、每次約25分鐘,、每天少睡75分鐘,,一年相當于失去2個月的睡眠。
——媽媽為我梳洗多少次,?
統(tǒng)計顯示,,孩子出生后,媽媽大約要為孩子洗2500塊尿布,、5000次襪子,、2000次臉、1500次腳,、600次澡,。如果是女孩子,媽媽還要為她梳3000次頭,。
——媽媽接送我上學走過多少路,?
從幼兒園到小學,每天往返接送4次,,按耗費2小時,、每年上學200天計算,9年累計約3600小時,。如果選擇步行,,按每小時6公里速度計算,9年可走約1.7倍長征的距離,。
……
“數據化”為感受母愛提供了新的視角,。山東淄博淄川二中物理教師袁延昭說,在八年級物理第一章授課時,,他把“母親步行接送孩子上學”設為當堂檢測題,“當有同學算出從上學至今,,母親為接送他走過近一萬里路時,,發(fā)出了驚嘆聲。那堂課,,大家學習勁頭明顯更足,。”
答好母愛這道“必答題”
“你記得戀人的陰歷和陽歷生日嗎?”“你經常給戀人打電話嗎,?”“如果是母親呢,?”
這些問題,林建寧曾經在不同場合做過多次現場測試,。不過,,結果都是相似的:大多數人準確記得戀人的生日,經常和戀人通話,,但記不準甚至記不起母親的生日,,通話也比較少。
“這些年我與媽媽見過多少次,?”母親彌留之際,,陳芳經常想到這個問題。從讀大學起,,她就長期與媽媽異地生活,,大學畢業(yè)后僅重要節(jié)假時才有空閑回家?!肮ぷ骱笞疃嘁荒昊丶?次,、一次3到5天,一年不到20天,?!标惙颊f。
更多精彩請點擊:新聞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