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癥下藥,,首先需要診斷病癥,。從一系列廣場舞引發(fā)的沖突中不難發(fā)現(xiàn),,空間劃分問題才是共性原因,。老年人活動鍛煉影響到他人,,多數(shù)是因為他們的運動在生活區(qū)或辦公區(qū)進行,,而不是在專門的休閑廣場或文娛場地,。如此看,,大媽們想跳舞卻沒有合適的空間,,只能占用如籃球場,、小花園、馬路空地等,,不同需求的人群在“同一屋檐下”,,很容易產(chǎn)生利益摩擦。可以說,,解決好了活動空間問題,,就能避免大多數(shù)不必要的沖突。
但現(xiàn)實情況沒有如此樂觀,。一方面,,城市的發(fā)展與規(guī)劃存在局限性,更多的空間給了住宅,、商業(yè),、交通等領域,更少的空間留給了文化和休閑,,即便一些城市有不少文化廣場,,也存在分布不均衡、密度不合理等原因,,有的能找到地方跳舞,,有的就只能各顯神通。另一方面,,快速到來的老齡化社會,,對文娛廣場的需求遠遠大于城市供給,更多的老年人要走出去,、動起來,,而公共空間并沒有明顯增加,這種發(fā)展中的矛盾才是亟待重視的,,也需要更有前瞻性,。
為老人尋覓一塊合適場地才更顯城市溫度
廣場舞大媽應該去哪跳舞,不是簡單的尊老愛老問題,,它給城市治理者提出了新課題,,即如何讓城市空間更多元、更包容,、更和諧,。全民健身是一直倡導的理念,小伙子打籃球,、年輕人跑步,、老年人跳舞都是合理權益,政府不能視而不見,,甚至讓小事件拖成大事故,。
一個成熟的城市應該更加注重城市品質(zhì),應該更全面地兼顧不同群體的空間需求,,為老人尋覓一塊合適場地,,為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群提供分層次,、多元化的服務,才更顯城市溫度,。
國家政策“支持”需從文件走向行動,、從倡議走向自覺
廣場舞爭議再大,也不能否認它是目前老年人難以替代的娛樂健身方式,。更重要的是,,相較于日本的“無緣社會”,老年人生活得孤獨,、寂寞,,中國越來越多的老年人結伴活動,我們應該慶幸時間和時代沒有把他們拋下,,而接受他們最好的方式就是提供更人性化的條件,。畢竟,哪有無緣無故地騷擾與沖突,,無非是城市治理做得還不夠,、城市服務還欠缺。
有人說,,“對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僅表現(xiàn)于口頭上,而且應體現(xiàn)于實際中,?!崩夏耆饲f萬,如何對待他們,,就是如何對待未來的我們,。正如最近國辦發(fā)文表示,支持老年人開展文體娛樂,、精神慰藉,、互幫互助等活動。請讓這種“支持”從文件走向行動,、從倡議走向自覺,,只有各地各級政府都積極落實國家政策,才能讓舞姿更加曼妙,、讓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文丨央視評論特約撰稿李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