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武漢9月13日消息(記者左艾甫 通訊員高翔)據流行病學調查數據,,目前我國約有200萬帕金森病患者,,每年新增患者約10萬,65歲以上發(fā)病率為1.7%,,而就診率僅占四成,,接受神經調控等外科治療方法的僅占0.01%。多數人認為手腳發(fā)抖等帕金森病早期癥狀是老年人正常生活現象,。因此,,約有三成帕金森病被誤診為為頸椎、腰椎病甚至中風,。
武漢大學中南醫(y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yī)師張捷介紹,,帕金森病又稱震顫麻痹,是一種常見的中老年神經變性疾,。帕金森病是目前為數不多的經治療癥狀可改善的神經變性疾病,,但發(fā)病3-5年后,單純藥物治療常常不能使患者的獲益最大化,。30年前,,用于帕金森治療的腦起搏器在國外誕生,手術的原理是輸送電脈沖信號,,對腦深部的神經核團實施電刺激,,有效控制肢體震顫、僵硬和運動緩慢等運動異常癥狀.
2011年,,張捷教授在湖北省內首次為帕金森患者成功完成腦起搏器植入手術,,目前為湖北省實施該手術量最多的醫(yī)生,。此后至今,但也僅有百余名病人完成該手術,。對于病人們來說,,術后的人生煥然一新,猶如被重啟,,但為何做的人少呢,,調查結果顯示這與人們對這種腦外科手術的恐懼、不了解有很大關系,,其次,,安裝腦起搏器高昂的費用也讓一些患者望而卻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