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廣西灌陽縣通報稱,當地打撈出來的超20例人體遺骸,,正是1934年遭捆綁丟入酒海井而遇難的紅軍,。
看法新聞記者注意到,周日(9月24日)該縣會將這些遺骸遷葬到酒海井紅軍墓中,,入土為安,。對于烈士該安葬在何處,民政部規(guī)定指出,,主要有4種選擇,,犧牲地、戶口所在地皆可,。
(打撈上來的紅軍烈士遺?。?/p>
生前曾遭殘酷的折磨和迫害
此次發(fā)現(xiàn)紅軍遺骸的地方名叫酒海井,位于廣西灌陽縣新圩鎮(zhèn)和睦村,。
當地村民蔣發(fā)兆透露說:“從小就聽說有受傷的紅軍戰(zhàn)士被敵人投入酒海井的故事,,聽老人們講,多數是十幾歲二十幾歲的娃娃兵,?!?/p>
原來早在1934年11月,為確保中央縱隊及后續(xù)部隊安全渡過湘江,,紅三軍團紅五師在師長李天佑,、政治委員鐘赤兵的率領下,與中革軍委炮兵營,,在灌陽鎮(zhèn)排埠江至新圩一帶,浴血阻擊桂軍,。
前來接防的紅六師十八團被桂軍分割包圍,,大部壯烈犧牲,。紅五軍團紅三十四師突破了敵人的重重包圍,從11月29日由湖南進入灌陽,,到12月7日離開灌陽再次進入湖南時,,部隊僅剩200余人。
在灌陽戰(zhàn)斗期間,,紅軍設立在新圩鎮(zhèn)和睦村下立灣祠堂的戰(zhàn)地救護所里,,有一百多紅軍重傷員因戰(zhàn)務緊急來不及轉移而被敵人抓住后被活生生地扔進酒海井里而全部壯烈犧牲。
(酒海井)
一名叫劉來保的老紅軍曾口述稱,,1934年,,他在戰(zhàn)場上身負重傷,倒在酒海井附近的山上,,目睹了百余名紅軍遇難的悲劇,。當時,劉來保躲在山附近的樹下,,看到上百名紅軍被繩子捆起來,,甚至綁上石頭,被丟入酒海井遇難,。
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表示,,遺骸旁有打結的棕繩和石塊,部分遺骸被棕繩裹住,,說明生前曾被捆綁過,。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副教授李法軍表示,從骨骼看,,這批紅軍生前營養(yǎng)不良,,“在生前遭受了殘酷的折磨和迫害,并且被殘忍殺害”,。
看法新聞記者注意到,,這并非灌陽縣首次舉行紅軍烈士遷葬儀式。比如在去年9月,,第一批烈士遺骸遷葬儀式舉行,,散葬的6名烈士被安放在酒海井紅軍烈士紀念園的標志建筑紅軍帽下。
(去年安葬烈士)
據悉,,1931年至1934年,,紅軍三過灌陽,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慘烈戰(zhàn)斗,,6000多名紅軍在此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由于戰(zhàn)斗形勢緊迫,一般由當地百姓就地埋葬,故灌陽縣境內紅軍烈士散葬之處甚多,。
當地表示,,此次安放只是開始,隨后還將繼續(xù)組織人力把散葬在境內80余年的紅軍烈士忠骨集中遷葬到紀念園里,,以便后人緬懷祭奠,,讓犧牲的紅軍烈士安息,讓紅軍長征精神永遠傳承,。
烈士安葬后原則上不遷葬
從上述報道來看,,這些紅軍烈士是被安葬在犧牲地。如果他們的家人獲悉消息后,,能將遺骸領回嗎,?
看法新聞記者發(fā)現(xiàn),對于烈士該如何安葬,,早在2013年4月,,民政部就已制定《烈士安葬辦法》。第三條明確規(guī)定,,烈士可以在犧牲地,、生前戶口所在地、遺屬戶口所在地或者生前工作單位所在地安葬,。
故而我們會看到,,今年4月,山西以隆重的禮節(jié)在平型關烈士陵園為靈丘縣籍抗日烈士李振嘉舉行安葬儀式,。至此,,在江蘇長眠75年的烈士李振嘉終于魂歸故里。后人最初希望讓烈士遺骨回歸故里,,但當地村民一直感念李振嘉的戰(zhàn)斗精神和愛國情懷,,希望烈士骨骸永遠留下來,以傳承他的精神,。李平尊重當地鄉(xiāng)親愿望,,同意將骨骸留在當地,只帶伯父墳前一抔土回家,。
(打撈烈士遺骸現(xiàn)場)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民政部公布的辦法,烈士在烈士陵園或者烈士集中安葬墓區(qū)安葬,,同時原則上不遷葬,。烈士陵園、烈士集中安葬墓區(qū)是國家建立的專門安葬,、紀念,、宣傳烈士的重要場所,。
而且,辦法也明確指出,,運送烈士骨灰或者遺體(?。?,由政府舉行必要的送迎儀式,。其中烈士骨灰盒或者靈柩應當覆蓋國旗。需要覆蓋黨旗或者軍旗的,,按照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國旗、黨旗,、軍旗不同時覆蓋,,安葬后由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保存。
此外,,烈士陵園,、烈士集中安葬墓區(qū)的保護單位應當向烈士遺屬發(fā)放烈士安葬證明書,載明烈士姓名,、安葬時間和安葬地點等,。沒有烈士遺屬的,應當將烈士安葬情況向烈士生前戶口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備案,。
紅軍骨骸深埋井底83年終見天日 最小犧牲者僅15歲
從酒海井里清理出的人骨遺骸,,就是1934年被國民黨反動派和當地土豪劣紳丟進井里慘遭殘忍殺害的紅軍烈士的遺骸。他們死時最小15歲,,身高不超過1.63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