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年后的行李箱
有一種愛,,叫作打開年后的行李箱……
家是離別的起點,,家是啟航的開始。當我們化身候鳥,,在家與工作崗位,、學校之間往返時,,返程的行李箱總是比回家時更沉。行李箱里攜帶著長輩的切切愛意,,也背負了對新一年新開始的期盼
行李多了四個蘋果
□ 于中谷
蘋果的含義早已不再是“平平安安”,,它又有了故鄉(xiāng)的味道,一種鄉(xiāng)愁,。因為,,這蘋果啃起來,跟以前的味道比,,多了很多不同
不知從何時起,每次從甘肅老家返回北京,,母親都要裝上四個蘋果才肯放行,。可對我而言,,這四個蘋果不只是一份心意,。
最開始,四個蘋果出現(xiàn)在春節(jié)假期結(jié)束,、返程的行李包里,。
上大學的時候,,寒假時間短,又因為是冬天,,行李包里主要從家里帶些熟肉,、枸杞、油餅等,,以吃食為主,。冬天,家里蘋果也多,,都是又紅又大的紅富士,。可能是吃膩了的緣故,,蘋果多以觀賞為主,,我不會輕易動嘴,不像小時候那樣,,一次能啃它四五個,。
行李包本來就不大,裝了些吃食之后,,剩余空間極其有限,。這時,母親非要往里塞蘋果,,不多不少,,就四個。往往是一番爭執(zhí)后,,遂了她愿,。再往后,母親明著硬塞,、暗地里藏,,都把蘋果妥妥地放進了包里。
有幾次,,坐在來往北京的火車上,,拿著油餅就蘋果吃,其實蠻香,。這時想起,,在家百無聊賴的時候,才會想起蘋果,,可拿起來又放下,。一等回到學校,打開書包,,看到母親藏在里面的四個大蘋果,,心里還會涌起一股暖流,。
回憶童年,往往就是從一股暖流開始,。小時候的冬天,,最好吃耐得住吃的就屬蘋果。有一種青蘋果,,剛買來吃是澀澀的,,有點苦。等把成袋的青蘋果放入空水缸里,,蓋上蓋子,,悶它十天半月,再拿出來吃,,那味道就仿佛牛奶一樣,,香氣四溢。那時候一個冬天能吃掉五六袋子青蘋果,。當然,,還有黃蘋果、紅蘋果,,但我最愛吃青蘋果,。母親記得。
再到后來,,我去北京師范大學讀了文藝學的碩士研究生,。當時文藝學研究中心正當鼎盛時期,“掌門人”童慶炳先生還健在,。他在新生元旦晚會上唱了首俄語歌,,然后給我們講了一個關于“青蘋果”的故事。
故事很簡單,,說的是一個年輕人獨自到沙漠去冒險,,不小心丟失了全部行李,迷了路,。他六神無主,,慌亂地翻遍了所有口袋,終于在一個褲子口袋里發(fā)現(xiàn)了一個青蘋果,。他聞了聞這個青蘋果,,覺得這是一個水庫,是一個糧倉,,且無比清香。他握著這青蘋果,,朝一個方向走去,。每每精疲力竭時,,他就手握青蘋果看一看聞一聞,又向前走,,直到第三天黃昏時分,,他驚喜地看到了綠樹紅花,原來已經(jīng)走出了沙漠,。
這個故事讓我對青蘋果有新的認識,。故事里的青蘋果是年輕人走出沙漠的唯一依靠。他很幸運,,撿回了一條命,。這個青蘋果,代表著希望,,代表著夢想,,代表著一種信仰,驅(qū)動人向前,,支撐人不倒下,。人生在世,總是要堅守一些東西,,從一開始就一直默默守候,,不懈怠,不拋棄,。
從那以后,,不光是青蘋果,就是其他的蘋果都仿佛成了青蘋果,。我想,,這其實就代表著被歲月塵封的那顆初心。人在年少時,,渴望長大,。長大了,翅膀硬了,,就遠走他鄉(xiāng),,尋找夢想。一路奮進,,越走越遠,,以至于將記憶深處的它遺忘,使得自己迷失在物欲橫流,、燈紅酒綠,、煙雨樓臺??墒沁@個初心,,母親記得,。
如今再看這四個蘋果,是兒行千里母擔憂的寄托,,是慈母手中線的不舍,,是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想念。伴隨著初心成長,,蘋果的含義早已不再是“平平安安”,,它又有了故鄉(xiāng)的味道,一種鄉(xiāng)愁,。因為,,這蘋果啃起來,跟以前的味道比,,多了很多不同,。
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想通了這些,,以后母親再裝蘋果,雖然嘴上說嫌麻煩,,心里卻是美滋滋的,。
多帶一點家的味道
□ 雷 婷
父母把我們在家多吃了一口的東西都記住,等我們離家的時候,,他們一樣兒不落地都放在行李箱里,,邊塞邊囑咐,哪些可以放冷藏要快點吃完,,哪些可以放冷凍慢慢吃,,盡可能讓家的味道再飄遠一點
在外地工作多年,每年春節(jié)回河北過年前,,問父母想不想要我?guī)c當?shù)赝撂禺a(chǎn)回家,,爸媽總說不用帶,家里吃的可多了,,趕緊回來吃,。可每次假期結(jié)束的時候,,行李箱絕不會空,,媽媽總是裝上比年貨還要多的“自制特產(chǎn)”。
我家祖籍四川,,每年過年的飯菜充滿濃濃的川味,。比起大多數(shù)人,從小到大我的口味總是多變。每過幾年就換一道愛吃的菜,,從炒豬肝,、鹵雞爪,、豆瓣魚到白斬雞,。可在媽媽的記憶里,,這都是我愛吃的菜,。
每年臨近春節(jié)的幾天,經(jīng)常會接到媽媽打來的電話:“我在買菜呢,,有沒有什么想吃的,?”“別買什么魚呀肉呀的!買點青菜就好啦,!”雖然我總這么說,,但回家后,還是能看到廚房和陽臺的地上擺滿了最新鮮的菜和河北當?shù)氐母鞣N特產(chǎn),。其中還有很多我喜歡吃的南方菜,,比如豌豆苗、鮮豌豆,、茭白,、馬蹄蓮、折耳根,。雖然早市或超市經(jīng)常也能買到一些,,但一次買這么全,要開車去專賣南方菜的市場,。
大家都說“有一種餓叫你媽覺得你餓”,,我媽媽解決這種餓的方法除了做給我吃還有教會我做。最近兩年我更喜歡吃蒸燒白,,蒸燒白最正宗的做法是用芽菜,,而最好的芽菜得是宜賓所產(chǎn)的。為了教我做菜,,媽媽提前網(wǎng)購一大包宜賓芽菜,。
這不,我剛回到家,,媽媽就拿出買好的五花肉開始教我做菜,。“肥瘦相間的五花肉燒毛刮凈后清洗干凈,,煮至七成熟撈出濾干水分,,趁熱抹上醬油和糖,糖最好是用甘蔗做的磚紅糖,然后將處理好的肉段切片擺在碗里,,擺好后將洗好的芽菜和細竹筍碼在肉片的上面,,在最上層撒上醬油、紅糖和其他調(diào)料上高壓鍋蒸熟,。肉要蒸得很耙,,肥肉部分入嘴一抿就化最好,蒸好后用盤子倒扣過來就行了,?!眿寢屢贿呑鲆贿厒魇谒摹蔼氶T技藝”。
“蒸燒白你自己做的還不好吃,,缽缽雞(白斬雞)的調(diào)料都給你配好了,,你澆上熱油就好了。這些都帶上,,自己炒點新鮮蔬菜,,能好好地多吃幾天?!眿寢屵呎f邊為我裝行李,。每到假期要結(jié)束時,媽媽總是一早起來去早市買最新鮮的菜,,忙碌上大半天,,準備好一大堆給我?guī)ё叩氖称贰3藲v年常備選項臘腸臘肉,,爸媽恨不得把家都給搬來了,。一早做好的蒸燒白用保鮮盒裝好,前一天才蒸好的鮮蝦和螃蟹用厚厚的密封袋包好,。家里能吃的能喝的能用的,,能帶啥就帶啥。
每次上路都覺得東西好多,,一手拉著沉重的行李箱,,一手拎著一個超大的袋子,背上再多一個背包,。一路上墜的手疼肩疼,,但回來后覺得滿滿都是愛,爸媽給帶的“年貨”吃到元宵節(jié)還能再擺出一桌大餐,。
子女在外工作,,父母總有一種“你媽覺得你吃不好”的感受。父母把我們在家多吃了一口的東西都記住,,等我們離家的時候,,他們一樣兒不落地都放在行李箱里,,邊塞邊囑咐,哪些可以放冷藏要快點吃完,,哪些可以放冷凍慢慢吃,,盡可能讓家的味道再飄遠一點。
把“年”帶回京
□ 李華林
帶回北京的那幾塊臘肉,,時刻都在“勸我早還家,,綠窗人似花”
朝辭湖湘彩云間,千里京城一日還,。假期結(jié)束,,從家歸來,行李箱里卻依舊裝滿了過年的氣息,。
家里的年,是從年夜飯開始的,。與別處不太一樣的是,,家鄉(xiāng)的年夜飯,是指大年三十凌晨的那頓早餐,。天還未亮,,聲聲爆竹叫醒了尚在睡夢中的人,“今歲今宵盡,,明年明日催”,。
平常十指不沾陽春水的父親,年夜飯卻是他的專屬舞臺,。父親張羅的年夜飯,,從來沒有簡單應付的。提前一天就將各種佐料,、菜品準備妥當,。菜肴的配置自有講究,葷素搭配,,甜辣相宜,。上陣操作時,他腦子里有著有條不紊的節(jié)奏,,哪道菜是序曲,,哪道菜是高潮,哪道菜該轉(zhuǎn)調(diào),,哪道菜用來結(jié)尾,,井井有條。以他為指揮,,家里人一起打下手,,生火、擇菜、煮飯……蒸騰的煙火,,脈脈的溫情,,活色生香的過年味道。
年飯必不可缺少的就是臘肉,。一般父親在年前的一個多月就開始準備過冬的肉,,市場上挑那上好的白條肉,或肥或瘦,,稱上大幾十斤,。回家將肉切成長條,,打上孔,,撒上鹽進行揉搓,一層層碼好放入盆,,每隔一兩天翻倒一次,,腌制七天。待鹽入味,,用細麻繩穿過孔去拗成圓圈打個結(jié),,滴干水,再把肉掛在懸梁上開始漫長的煙熏過程,。
和春聯(lián),、爆竹一樣,在這個湘西北的小城里,,臘肉已成了過年的符號,。每到臘月,村莊農(nóng)家中,,向陽的院子里掛起串串臘肉,;市井高樓里,家家戶戶陽臺上曬起塊塊臘肉,。一年又一年,,多少日子就這樣一如既往地延續(xù)。
臘肉的做法多種多樣,,或燒,、或蒸、或煮,、或燉,、或煨,或是主賓,、或是配菜,,樣樣皆宜,。而父親最拿手的做法,是辣椒炒臘肉,。先在鍋里淋上一層油,,將切成片的臘肉和青椒放在一起爆炒,直到青椒皮變焦,,臘肉片滲出黃燦燦的油,,臘肉顏色漸紫紅、肉質(zhì)漸焦脆,,辣中帶煙熏味,,再盛在大碗里,黃亮亮,,油閃閃,。
全家人圍坐在餐桌一起用餐,過年儀式正式揭開序幕,。香氣四溢的臘肉,、火辣辣的剁椒魚頭,熱氣騰騰的芋頭青菜……一個月的準備,,只為這桌上的豐足,桌上的飽滿,。菜肴的名目,,是一家人的口味與習慣,在時間的漏斗里流下來,。正是房不在大,,人齊則暖;菜不在貴,,有心則珍,。這頓飯,必然是吃得越慢越好,,從天色暗黑吃到晨光熹微,,吃到天邊泛起魚肚白,吃到日出東方,,如此才能長長久久,,瑞意吉祥。年與食物,,濃縮了我們的生活,,承載著兒時簡單的歡喜和此時的濃情蜜意。沒有過多的抒情和祝愿,,杯來盞去間,,多少煩惱事,,都付了笑談中。
自十八歲離家去異鄉(xiāng)求學,,到二十六歲定居北方工作,,從前熟悉平常的一日三餐變成了奢侈的念想。父母成全我的每一次選擇,,只將羞于表達的愛和惦記,,藏在每次歸家后豐盛的餐桌上和行囊里。春節(jié)在家七日,,他們的愛意太深,,嫌時間太短,把各種好吃的輪番端上,,盡力要將我在外所受到的“饑寒苦”通通彌補上,,不吃到“胖若兩人”不罷休。
返程告別的前夜,,母親將熏制好的幾塊臘肉包裝好塞進我的行李箱:“知道你嫌麻煩,,但是帶上幾塊,想吃了可以解解饞……”絮絮叨叨的叮囑里是想親身照顧而不能的牽掛,,而我?guī)Щ乇本┑哪菐讐K臘肉,,時刻都在“勸我早還家,綠窗人似花”,。
放心家里,,安心工作
□ 溫濟聰
在塞滿返京行李箱的同時,老爸老媽也把對兒女的牽掛塞得滿滿當當
有一種愛,,叫打開年后的行李箱……
記得有一年大年初五,,我拖著一個不大的行李箱,從老家沈陽回到北京,。一路上,,我莫名地感到行李箱如此“沉重”。我小聲嘀咕著:按理說,,老爸只給我行李箱放了幾件換洗的衣服,,外加幾斤我愛吃的水果,這箱子哪來的這么重,?
故事要回溯到大年三十,。
那天中午,我高高興興地從北京乘坐火車回到了老家沈陽,,本以為像往常一樣,,老爸老媽早早就到站臺迎接我,可當我出站臺時,,卻只見到老媽一個人,。我當時臉色就有些暗淡,,還帶著些情緒地問老媽:我爸呢?他怎么沒來,?平時不都你們兩個人來接我么……今天他不是放假嗎,,他去跟鄰居打麻將了?又去與朋友們聚會喝酒了,?
可當我回到家,,看到躺在床上“休息”的老爸時,我才得知,,老爸三個月前在工作途中遭遇了車禍,,他被甩出車窗外五六米遠,十多根兒肋骨骨折,,住了一個多月院,。我一時驚呆,接下來就是眼淚瘋狂往下掉,。老爸可能從來都沒見過我哭得如此傷心,,便用手支著床吃力地坐起來安慰我:“大男子漢哭什么,爸爸這是命大,,沒有生命危險,,也沒有大的硬傷,就是骨折而已,。等‘傷筋動骨’一百天后,,爸爸就可以正常工作了?!?/p>
“您為什么不早點告訴我?您住院時,,我周末可以回沈陽啊,,我也可以請假多陪您幾天……”我有些不解地問。
“爸爸真的沒多大事兒,,一點兒也不嚴重,。爸爸怕耽誤你工作。你在北京找個好工作不容易,,現(xiàn)在正處在事業(yè)的上升期,,爸爸想讓你安心工作,不想給你添麻煩,?!?/p>
剎那間,我的眼淚又濕潤了,。
這次濕潤,,不只是擔心老爸的身體,,更是源于內(nèi)心對老爸的愧疚。
來京工作五年,,每每冬日的北京氣溫驟降時,,作為老爸,他總在七點半看完央視天氣預報后,,就叮囑我明日北京降溫,;而作為兒子,我卻很少關心沈陽冬日里零下20幾攝氏度的嚴寒,,很少叮囑老爸注意保暖,。
去外地出差對當記者的我來說,是家常便飯的事兒,。作為老爸,,他總是關心我坐飛機出差是否安全落地,出差的地方安不安全,,能否按時吃飯,;不管回到北京是夜里幾點,他都要等我安全到家后才能安穩(wěn)入睡,。而作為兒子,,我卻很少關心他出差的行程,是否平安回到沈陽,。
努力寫好每一篇報道,,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職責。作為老爸,,他總是第二天一大早起床,,早早閱讀起了電子報,成為我最忠實的讀者,;他總是叮囑我要“安心工作”,。而作為兒子,我卻很少關心他的工作,,也不知他最近的工作是否順利,。
往事一幕幕,愧疚一幕幕,,你的眼光你的笑伴我今日成長,;北京一重重、沈陽一重重,,你的叮嚀你的淚是我心中最痛,。
“愛是陪我們行走一生的行李”。
萬語難訴爸媽的疼愛,,千金難買父母的惦念,。在塞滿返京行李箱的同時,,老爸老媽也把對兒女的牽掛塞得滿滿當當,期盼明年春節(jié)時的歸來與團聚,。對于兒女來說,,多關心父母,多陪陪父母,,時常向家里報個平安,,才能不辜負父母沉甸甸的愛。
我終于知道我的行李箱為什么如此“沉重”,。
我的眼睛又濕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