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70年代,,12次列車因為“一心想著旅客,,一切為了旅客”的“兩個一”精神,被稱為“英雄列車”,時至今日,,乘務員多是“80 90后”,這種精神還能在這代人身上傳承嗎,?
12次列車的追問
春節(jié)期間,,在微信朋友圈看到這樣一則消息:“12次列車是我們單位孕育干部的搖籃,先后培養(yǎng)了500多名列車長和400多名干部”,。沈陽客運段有開往全國各地列車96.5對,,為什么12次列車如此優(yōu)秀?
昔日的“英雄列車”
1959年7月21日,,一場特大洪災肆虐于遼西大地,,正在行駛的沈陽至北京12次特快列車被困在遼寧省綏中縣境內(nèi)前衛(wèi)至高嶺間3天3夜。20多名女乘務員在列車長張敏媛的帶領(lǐng)下,,克服斷糧斷水種種困難,,將列車上僅有的和飛機空投的食品全部供應給旅客,不僅保護了全車612名旅客的生命和財產(chǎn)安全,,還搶救出了當?shù)?50多名災民,,受到鐵道部通令嘉獎,并被授予“英雄列車”稱號,。
1959年8月,,《人民日報》《工人日報》等媒體先后報道了12次列車的事跡。1960年,八一電影制片廠將《12次列車》搬上銀幕,。上世紀70年代后期,,沈陽客運段總結(jié)提煉出了12次列車“一心想著旅客,一切為了旅客”的“兩個一”精神,,使“12次精神”具體化,。
然而,1959年至今,,已近60年,,如今的列車乘務員多是“80后”“90后”,絕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12次精神”在他們這一代人身上還能傳承嗎,?
今朝的“12次精神”
2010年,21歲的張宗玉退伍應聘到沈陽客運段,,分配到12次列車“三八組” ,。張宗玉說,她到沈陽客運段的第一天,,就是參觀12次榮譽室,。看了12次列車的感人事跡,,她暗下決心:一定好好干,,如果干不好,對不起“英雄列車”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