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鄭州4月7日電(記者劉金輝)每年清明節(jié)前后,,是葬禮設計師宋昭宇和他的女朋友小潘最忙的日子,,他們每天都要組織多場祭祀活動或葬禮,。他說,,他們的工作不是讓葬禮更悲傷,而是讓“告別”變得美麗,,讓生者更堅強。
1991年出生的宋昭宇2012年大學畢業(yè)后,,入職河南福壽園墓園,,學習平面設計的他當了一名葬禮設計師,一干就是6年,,當初入職時的忐忑早已褪去,。
“我們的工作有另外一個名字,叫‘生命服務師’,,就是為逝者做最后一次服務,。所以設計每一場葬禮前,都要詳細了解逝者生前的很多事情,,包括喜歡什么顏色,、音樂、食物啥的,,有沒有什么遺愿,,家人有什么想法等,這樣才能設計出更貼近逝者及其家人意愿的葬禮,?!彼握延钫f。
讓宋昭宇印象最深刻的是瑞士老人漢斯的葬禮,。這是一段跨國友誼,。孤寡老人漢斯與鄭州人宋揚在英國的一次邂逅,結(jié)下了一段長達15年的友誼,。宋揚回國后,,把漢斯老人接到了鄭州,照顧他直到2013年12月份去世,。
為表現(xiàn)這段15年的忘年交,,宋昭宇和同事們?yōu)闈h斯的葬禮設計的主題為“漂洋過海的承諾”,他們設計了一塊照片墻,,上面記錄了宋揚與漢斯相識的點點滴滴,。因為漢斯很喜歡薩克斯,他們專門請了一個薩克斯手,全程吹奏,。整個葬禮按照西方的風格設計,。
“當天來現(xiàn)場參加葬禮的人都很感動,宋揚也很滿意,?!彼握延钫f,“設計葬禮要不斷創(chuàng)新,,整個墓園也要不斷增加人文氣息,。”
近兩年,,河南福壽園墓園內(nèi)舉辦了雕塑展以增加人文氣息,。他們還舉辦了一屆“家信家規(guī)”展,除了展示一些名人家信和名家家訓外,,還有許多普通人寫給逝去家人的信,,而且他們還在不斷地征集家信,準備一直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