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央部門預算集中公開
26個部門的26個項目公開了“績效目標”
本報記者 李麗輝
4月13日,2018年中央部門預算集中向社會公開,。為使公眾找得到,、看得懂、能監(jiān)督,,今年中央各部門的部門預算除在本部門網站公開外,,繼續(xù)在財政部門戶網站設立的“中央預決算公開平臺”集中公開。
“績效目標”公開力度加大,,讓錢花得其所
從今年中央部門預算公開情況看,,內容與去年基本一致,。公開的主要內容,包括收支總表,、收入總表,、支出總表,、財政撥款收支總表,、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表、一般公共預算基本支出表,、一般公共預算“三公”經費支出表,、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表等8張報表,反映部門收支總體情況和財政撥款收支情況,。各部門在公開預算報表的同時,,還要對機關運行經費、政府采購,、國有資產占有使用,、預算績效等重要事項進行說明。
“今年中央部門預算公開的一大亮點,,是績效管理的分量加重了,。”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白景明表示,,《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全面實施績效管理,使財政資金花得其所,、用得安全,。今年中央各部門預算中,對支出項目“績效目標”的公開力度加大了,。
2017年,,共有10個部門的10個重點項目的績效目標,隨部門預算一并向社會公開,,今年則增加到了26個部門的26個項目,。這些向社會公開的項目文本和績效目標包括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工業(yè)轉型升級(中國制造2025)資金項目、公安部證照制發(fā)項目,、財政部國際組織股本金項目等,。
“很多項目都與政府服務和民生保障有關,這些績效目標的公開,,有利于進一步增強社會監(jiān)督,,解決財政支出低效、無效問題,?!卑拙懊髡J為,,全面實施績效管理,將對預算公開提出更高要求,,不僅要讓公眾了解財政資金花在了什么地方,,還要讓公眾知道這些錢花出了什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