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wǎng)焦作4月25日電(陳俊松)一個是跨越黃河,、馳騁華北平原的城際列車,,一個是穿山臨澗、駛在巍巍太行的綠皮慢車,,兩者等級、設備,、速度等全然不同,,不過在旅客和鐵路職工的口中,卻用了同一個詞來形容它們——鐵路“公交”,。
高速和普速列車共同構成了我國的鐵路運輸系統(tǒng),,對應兩者,鐵路“公交”也有兩種不同的“打開方式”,。
“公交化”密度 城際鐵路欲將大省變“小村莊”
上午9時52分,,C2876次城際列車從鄭州站駛出,僅僅34分鐘后,,列車就穩(wěn)穩(wěn)??吭?8公里之外的焦作站。34分鐘的車程無疑會“跑贏”許多市內通勤時間,。
C2876次城際列車進鄭州站,。(4月24日攝)新華網(wǎng)陳俊松 攝
盡管鄭州、焦作兩城直線距離不足百公里,,不過2015年6月鄭焦城際鐵路開通之前,,兩地民眾往來卻都要“頗費周章”。
“2015年前乘坐既有列車,,兩地需要繞到新鄉(xiāng),,78公里路程變成143公里,,運行時間達2小時11分鐘,且1天只有1趟,?!?鄭州客運段高鐵三隊列車長馮旭靜說。馮旭靜是焦作人,,在鄭州工作,,她對回家的曲折深有體會。
“(以前)無論是哪種交通方式,,都需要兩個小時以上,,回一趟家很發(fā)愁?!瘪T旭靜說,,以前是一兩個月回家一趟,現(xiàn)在則是每天回家,。
從兩個多小時壓縮至半個小時,,城際鐵路不僅縮短時間,更是改變了許多民眾的生活方式,。 鄭州的商業(yè),、就業(yè)優(yōu)等勢與焦作的旅游資源優(yōu)勢實現(xiàn)互補,打造了一條突破城市邊界的重要通道,,工作,、生活在不同城市的“候鳥族”數(shù)量不斷增加,兩個城市從未如此融合,。
鄭焦城際列車座椅為一排四座,,靠近車門位置設置有扶桿。(4月24日攝)新華網(wǎng)陳俊松 攝
為了緩解客流壓力,,今年2月10日,,鄭焦城際列車啟動“公交化”運營模式,動車組也由原來的CRH2A型換為CRH6A型,,每天運行19趟,。
新型動車組每排座椅由5座改成4座,并取消了一等座,、餐車和電熱水設施,。和公交地鐵相似,車廂無座號,,全程不對號入座,。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jié)是,車廂內部設置了扶手,,方便旅客扶握,。這就意味著寬敞的車廂為站著的乘客預留了很大空間,。
城際鐵路深化了“同城效應”,城市間不再以山河為遠,,協(xié)同發(fā)展、一體化發(fā)展大潮加速,。除鄭焦城際外,,河南還有多條城際鐵路正在規(guī)劃建設?!皩?,河南這個大省就變成了一個大村莊,到哪都是半個小時的路程,?!瘪T旭靜說。
“公交化”站點設置 “小慢車”穿行大山深處
綠皮車曾是中國鐵路過去幾十年的標志,。隨著高鐵和城際路網(wǎng)日益密集,,綠皮車逐漸退出了人們的視野。不過,,這并不意味著綠皮車已無用武之地,。
兩位老人在列車員幫助下登上6905/8列車。(4月24日攝)新華網(wǎng)陳俊松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