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江風貌帶成了市民休閑健身的好去處,。
資江風貌帶夜景。
白鹿灣廣場,,靜靜依偎在資江邊,,一片郁郁蔥蔥。
華聲在線5月15日訊(記者 王一辰 實習生 魏欣)初夏的正午,,驕陽似火,,益陽市資江風貌帶上卻有不少居民駐足。在會龍山大橋南岸,,由一閣一亭一軒一廊組成的白鹿灣廣場,,靜靜依偎在資江邊,周邊一片生機盎然的綠植帶來絲絲清涼味道,,四角亭內花鼓戲愛好者齊聚,,聽戲哼曲,,格外愜意。5月15日下午,,“美麗中國長江行 共舞長江經濟帶 生態(tài)篇”網絡主題活動,,來到資江風貌帶,這座“城市會客廳”正以嶄新的面貌迎接著媒體團的造訪,。
“過去資江河邊只有稀疏幾棵大樹,,沒有這么多風景可欣賞。現(xiàn)在新修了白鹿灣廣場,,彩繪栩栩如生,,綠化郁郁蔥蔥,我們這群花鼓戲愛好者也終于有了可以舒舒服服聽戲的場所,?!奔易≠Y江風貌帶附近的趙光軍親眼見證著這里日新月異的變化。現(xiàn)在,,他每天都會來白鹿灣廣場轉轉,下午1點至5點,,聽上幾段花鼓戲,晚飯過后又和家人一起來河堤漫步,,觀賞兩岸夜景,。
資江風貌帶全長12.3公里,按照建設“海綿城市”的要求,,集休閑,、景觀、生態(tài),、防洪,、排澇于一體。防洪大堤加固了,,城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功能增強了,,資江成為了一條“會呼吸”的河流。風貌帶生態(tài),、自然,、親水景觀格局的成功打造,實現(xiàn)了防洪功能與景觀功能的有機結合,成為中心城區(qū)的一道靚麗風景和城市“會客廳”,,也因此成了市民休閑健身的好去處,。
“山與水的對話、城與山的對話,、水與城的對話,、自然與人文的對話”,一條回歸自然的風貌帶將從此鋪開益陽生態(tài)發(fā)展的嶄新畫卷,。益陽市資江風貌帶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唐義松介紹,資江風貌帶項目建設總投資75億元,,其中棚戶區(qū)改造投資33億元,,基礎設施建設投入42億元,,建設內容重點包括“水,、岸、路,、房、園,、橋”6個方面,。水,即以青龍洲為載體,,建設水上樂園,,同時,加強資江水環(huán)境治理,,在保障水質達標的前提下,,確保青山綠水常在,鄉(xiāng)容笑貌常駐,。岸,,即在確保防洪能力的同時,亮化,、美化現(xiàn)有防洪大堤,,建設生態(tài)體閑岸線,沿岸設置文化廣場,、娛樂綜合體等,。路,即拉通南北濱江路,,提質相連通道,。房,即以沿岸棚戶區(qū)改造為重點,進一步改善沿線人居環(huán)境,。園,,即建設“十園十景”,“十園”是指青龍洲公園,、志溪河公園,、會龍山公園、裴休公園,、西流灣公園,、碧津公園、歷史文化公園,、斗魁塔公園,、三臺塔公園、十洲公園,,“十園”分別對應“十景”“十景”是指清州花島,、志溪帆落、會龍棲霞,、裴亭云樹,、西灣春望、碧津曉渡,、甘壘夜月,、斗魁凌云、三臺晨曦,、十洲分漲,,同時打造會龍山、永申垸,、明清古巷等特色產業(yè)園,。橋,即新建設青龍洲大橋,,提升西流灣大橋規(guī)劃設計,,美化亮化資江會龍山大橋、清水潭大橋,、龍洲大橋,。
益陽有5公里以上河流330條,1平方公里以上湖泊51個,。為促河湖長治長美,,益陽創(chuàng)新推行河長、河道督察長,、河道警長和志愿者工作站的“三長一站”工作機制,,實現(xiàn)了市,、縣、鄉(xiāng),、村四級河長責任體系全覆蓋,。同時,推進河道采砂綜合整治行動,,深入開展水污染專項治理,、農業(yè)面源污染和畜禽養(yǎng)殖污染治理,扎實開展水環(huán)境綜合治理,,及重點工業(yè)污染源排查和加強河湖水生態(tài)修復,。
如今,資江風貌帶在建猶酣,,已建成3段近9公里長的資江南岸風貌帶,,沿路已完成部分重要節(jié)點的建設,包括白鹿灣廣場,,會龍山大橋,、清水潭大橋、龍洲大橋的美化亮化,,明清古城魏公廟巷,、玉陵坡巷、燈籠館巷的搶救性修復,,迎賓東路提質改造,。今年將加速完成資江北岸風貌帶建設,5月18日前完成迎水面建設并向市民開放,,同時還將推進資江兩岸風貌帶重要歷史文化節(jié)點的建設與修復,包括斗魁塔美化亮化,、兔子山遺址保護以及龍洲書院和明清古城的規(guī)劃建設,。結合當前已建成的資江南岸風貌帶,規(guī)劃建設一系列便民利民場所,,包括停車場,、公共廁所、服務點等,。不久,,一張自然清新、活力四射的生態(tài)旅游新名片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