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xiàn)在我眼前的這位畬族漢子,個頭不高,,目光炯炯,,他一邊扶著摩托車,一邊和我們攀談起來,。
“最大的變化那肯定是路咯,。”蘭岳華告訴我們,,以前家家戶戶門前都是泥巴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下雨天都不敢騎摩托車,,一不留神就會打滑翻車。自從村里開展脫貧攻堅以來,,每家都通了入戶水泥路,,他的摩托車也可以在村里各個角落暢通無阻,“如果不是因為脫貧攻堅,,村里沒有能力去修這些路,。”
在山里人的眼里,,路是最重要的生活條件,,只有腳下的路才能連接外面世界,祖輩們一輩子辛勤勞作,,就是要讓后人走出大山,,去外面的世界闖蕩。然而,,路修好了,,村里能出去的年輕人也都出去了,只留下一些老人踽踽獨行,。祖輩的愿望實現(xiàn)后,,卻加速著村莊的凋敝。
我們一路邊走邊聊,蘭岳華向我們分享著大山里的生活,。因為交通不便,,高車坳的村民要出趟山,只有沿著我們進(jìn)村的那條山路,,如果沒有交通工具,,這段距離對于他們而言,便意味著1個多小時的徒步行走,。這樣的出行方式讓我們感到驚訝,,但對于這里的村民卻是司空見慣。
而一些我們生活里司空見慣的場景,,在高車坳村卻有著不同尋常的演繹方式,。
一般來說,鄉(xiāng)里的村民如果要買肉買菜,,或者購置些生活用品,,會有商販騎著電動三輪車,,挨家挨戶流動叫賣,。但是高車坳村山高路遠(yuǎn),,商販?zhǔn)遣粫讶嗆囬_進(jìn)來的,一來路遠(yuǎn),,二來就算進(jìn)來了也沒有人消費。村民們吃菜可以自己種,,但如果想要買點肉吃,,就得提前商量好,“眾籌”購買,,湊到了一定的數(shù)量再打電話聯(lián)系,,商販才會送肉進(jìn)山。
而在山里,,有時候打電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高車坳村有個村小組地處大山深處,通話信號不夠穩(wěn)定,,盡管村民都有手機(jī),,但是有時要走到信號較強的地方,才能撥出一通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