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洋調(diào)查一線難覓學科帶頭人身影
3/4是在讀學生,,剩下的1/4在職工作人員中,,具有副高級職稱的只有1/4,換句話說,,每16名科研人員中,,有副高級職稱的只有1人。
這一數(shù)據(jù)來自我國某個持續(xù)多年的海洋調(diào)查航次,。
一直活躍在科研一線的中科院院士汪品先19日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提到,,該數(shù)據(jù)并不能完全反映我國涉海學科科研人員出海的實際情況。但從自己多年工作的感受看,,確實有相當高比例的涉海學科帶頭人已脫離了工作一線,。
“學生去了我就不去了”
提及海洋科研中,很多人的第一感覺是:艱苦——暈船自不必提,,工作要“靠天吃飯”,長期出海更是難以照顧家庭,。
記者及同事曾隨多個不同航次出海,,發(fā)現(xiàn)活躍在我國海洋調(diào)查一線的多是在讀研究生或工作經(jīng)驗不足的年輕人。
國家海洋局海洋一所所長李鐵剛研究員告訴記者,,身邊還是有不少學科帶頭人在帶頭出海,。在他看來,出現(xiàn)上述情況與整個科技界人才年齡結(jié)構(gòu)有關(guān),。他所在單位60后占比不到10%,,70后約20%,80后約40%,。從這個角度上來說,,70后、80后甚至90后成為出海主力并不意外,。
但在汪品先看來,,學科帶頭人出海是“不能缺的課”。“在國外,,學科帶頭人一定會和學生一起出海,,告訴他們該怎么做,特別是在剛立項的時候,。但曾有一個重要課題的學科帶頭人和我說‘學生去了我就不去了’,。”汪品先覺得,,“荒謬”邏輯的背后,,是自然科學家面對自然的興趣和勇氣在下降?!岸枷矚g在大樓里面對著計算機,,習慣了穿著白大褂待在實驗室。這是硬件水平提升后出現(xiàn)的新問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