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武漢6月21日電(記者徐海波,、伍欣)炎炎夏日,,在位于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下新鎮(zhèn)宛大村村口的小山坡上的宛希儼宛希先烈士陵園里,松柏肅立,綠蔭滿園,。
下新鎮(zhèn)黨委書記王小恒告訴記者,烈士陵園是為宛希儼宛希先兄弟倆而建。作為黃梅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基地,每年都有3萬多名慕名前來瞻仰,、悼念的市民和游客。
宛希先,,1906年生,,湖北黃梅人。1924年在黃梅八角亭高等小學讀書時,,在堂兄宛希儼和黃梅縣進步知識青年的影響下,,接受馬克思主義,參加革命活動,。1925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26年入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wèi)團5連當兵,后任連長,。
1927年9月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任工農革命軍第1師1團1營黨代表。起義部隊到達三灣后,,宛希先響應毛澤東的號召,,首先站出來表示堅決革命到底。
三灣改編后,,宛希先任團政治部主任兼1營黨代表,,并被增補為前委委員。從此,,他跟隨毛澤東奔上井岡山,,在實現(xiàn)工農武裝割據(jù)的斗爭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在井岡山斗爭初期,,宛希先曾率部兩次攻克茶陵,參與建立湘贛邊界第一個縣級紅色政權――茶陵縣工農兵政府,。
1928年1月,,宛希先等率領工農革命軍,在毛澤東指揮下,,攻克了井岡山東南最大的反動堡壘遂川城,。后又前往九隴山(今九龍山)開辟革命根據(jù)地。在九隴山,,他帶領干部戰(zhàn)士走村串寨,,訪貧問苦,宣傳革命道理,,并在九隴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黨支部和農民赤衛(wèi)隊,。粉碎了國民黨對九隴山的圍攻,使九隴山革命根據(jù)地成為井岡山根據(jù)地的一大屏障,。
1928年4月起,,宛希先任中國工農革命軍(后改稱工農紅軍)第4軍10師黨代表、中共湘贛邊界特委委員,、中共茶陵縣委書記,,參與開辟和保衛(wèi)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的斗爭,屢建戰(zhàn)功,。在湘贛邊界的武裝割據(jù)中,,他與毛澤東一起,反對分兵向湘南冒進的錯誤主張,。在第一次反“會剿”斗爭中,,任北路行動委員會書記,率紅32團一部和地方武裝,,在永新北鄉(xiāng)迎擊安福方向來犯之敵,,勝利完成任務,為紅軍進行戰(zhàn)略反攻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在保衛(wèi)井岡山根據(jù)地艱苦斗爭的后期,,宛希先革命意志堅定,,經(jīng)受住嚴峻考驗,與毛澤東一起粉碎了革命隊伍內變節(jié)分子的叛變陰謀,。1929年初紅4軍出擊贛南,,他奉命留守井岡山,在國民黨軍進犯,、井岡山五井等軍事要地被占領的不利形勢下,,任中共湘贛邊界特委常委,深入邊界各地,,健全和擴大黨的組織,,領導群眾開展政治斗爭和經(jīng)濟斗爭。
1930年2月24日,,宛希先在江西永新縣大灣犧牲,,年僅24歲。1945年,,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追認宛希先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