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福州6月26日電(記者吳劍鋒)六月的晉江街頭,陽光普照,。就在一個月前,,晉江代表團漂洋過海,遠赴摩洛哥接過了世界中學(xué)生運動會舉辦權(quán),。
時間回到1978年,,面對“漂洋過海”這個詞,,彼時的晉江人是另一副沉重的面孔——在那個艱苦年代,,出海是萬不得已的選擇。40年時間里,,從離鄉(xiāng)之“愁”到安居之“樂”,,從“出走”晉江到“扎根”晉江,一代代奮斗者記錄著這座城市的滄桑巨變,。
游子之“愁”:穿著四條褲子踏上歸途
1954年,,未滿10歲的蘇千墅跟隨母親一路從晉江輾轉(zhuǎn)到香港,如今1小時的航程在當時需要花費整整7天,。
車馬勞頓并未阻擋離開的腳步,。改革開放前,生活在這個人均耕地僅半畝的縣城,,幾乎每個人都面臨一道無解難題:留還是走,?自古以來安土重遷的閩南人,由于生活所迫,,最終仍有一大部分人選擇了背井離鄉(xiāng),,這也造就了如今晉江“十戶人家九戶僑”的情景。
對于大部分華僑來說,,比漂泊之愁更難解的是對家鄉(xiāng)停滯不前的擔憂,。70年代末,在香港扎穩(wěn)腳跟的蘇千墅回到晉江,,糖果,、餅干和衣服是他帶給親戚最主要的幾樣見面禮?!耙路┰谏砩喜挥檬贞P(guān)稅,,為了多帶一點回來,我一個人穿了四條褲子,,跌倒之后爬都爬不起來,。”回憶起當初家鄉(xiāng)物資匱乏的情景,,蘇千墅至今記憶猶新,。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窮”是這座城市的底色。直到1978年,,晉江還是一個靠政府財政補貼過日子的貧窮農(nóng)業(yè)縣,。全縣生產(chǎn)總值1.45億元,農(nóng)民人均純收入107元,,僅為全國農(nóng)民人均純收入的80%,。
植根于實踐土壤的經(jīng)驗,,總有一種穿越時空的恒久力量,。從一座縣城的艱辛求索到一個國家的發(fā)展求變,改革開放的砥礪奮進改變了八閩的山山水水,,更開創(chuàng)神州的萬千氣象
央廣網(wǎng)福州12月20日消息(記者張子亞 通訊員薛志平)12月18日,,福建泉州晉江衙口所接獲熱心群眾撿到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赤腹鷹(鴿子鷹),已安全移交給當?shù)厣止?/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