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8日電(記者熊琳 王曉潔)表面看來是用于修改答案的橡皮,翻過來卻是“答案顯示器”,;系在脖子上的紗巾,,用手仔細檢查,里面隱藏著微型顯示屏,;看上去只有黃豆粒大小的無線耳機,,塞進耳內居然能傳輸考試答案……新華社記者采訪發(fā)現(xiàn),在司法機關辦結多起由多省人員參與的組織考試作弊案中,,作弊呈現(xiàn)“一條龍”運營的產(chǎn)業(yè)化現(xiàn)象,,黑科技應用層出不窮。組織作弊人員間如何分工,?答案如何被傳入考場,?“作弊產(chǎn)業(yè)”收益幾何?記者對此展開調查,。
網(wǎng)上招募 線下培訓 作弊產(chǎn)業(yè)“一條龍”運營
記者日前在采訪中獲悉,,北京市房山區(qū)人民法院辦結一起組織考試作弊案。在某國家級資格考試中,,被告人李某等10人,,利用作弊器材,分別組織多個考點的30余名考生作弊,。
“網(wǎng)上招募作弊考生并提供設備,,獲取考題后編寫、傳輸答案,,被告人間組織嚴密,,各有分工,。”房山法院刑事審判庭副庭長董杰介紹,,本案中,,先是有人通過微信朋友圈散發(fā)“考試必過”的消息,招募有作弊意愿的考生,??忌_定參與作弊后,再完成交納錢款,、領取作弊設備和接受設備使用培訓等事項,。
考試開始后,被告人李某,、被告人蘇某層層指使被告人丁某在考場內使用微型照相機將考題拍出,,交給早在考場衛(wèi)生間內等待的被告人郭某。然而,,因考場內手機信號遭屏蔽,,照片無法傳送,被告人郭某將裝有試題照片的存儲卡帶出考場交給被告人蘇某時,,被公安機關當場查獲,。
最終,房山法院經(jīng)審理后依法判決,,本案10名被告人分別因組織考試作弊罪和非法出售試題罪被判處九個月至二年六個月不等的有期徒刑,。
原標題:追查作弊器材“產(chǎn)業(yè)鏈”,,不能只順藤摸瓜6月13日,四川樂山警方召開新聞通氣會,,通報了公安部督辦的“1802043”專案偵辦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