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風云變幻,,中國,,正在走上一條全面的復興之路,。40年間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因夢想來到中國,,不同的膚色,,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思維方式,,但他們有著共同的東方情懷,。通過他們的講述,一起來感受中國,,感受中國40年時光中的發(fā)展和變遷,。本期節(jié)目我們將走近西安交通大學Marie-Jean Thoraval(陶益壯)教授,聆聽他的中國故事,。
在西安交通大學的實驗室內(nèi),,一場名為液滴碰撞的實驗正在有序進行,而這場實驗的指揮官Marie-Jean Thoraval(陶益壯)教授經(jīng)過反復試驗,,終于臉上露出一絲微笑,。
實驗室內(nèi)陶益壯認真觀察著儀表上每項數(shù)據(jù)的變化
Marie-Jean Thoraval教授,法國人,,2015年9月份來到中國西安交通大學工作,,他還給自己取了個中文名字陶益壯。他的主要研究方向為流體力學領域中的液滴和氣泡動力學,,在他看來這是一個隨時都能產(chǎn)生奇跡的領域,。
陶益壯感受著西安市區(qū)內(nèi)回民街的熱鬧景象
說到陶益壯教授對中國文化興趣的萌芽可以追溯到他的高中時期,當時的他在眾多可以選修的外語中選擇了中文,。2006年10月,,他以法國青年科學家的身份陪同時任法國總統(tǒng)希拉克訪華。碩士畢業(yè)之后,,他抓住了到法國駐中國大使館的實習機會,,通過6個月的航空分析師實習,他深刻地體會到只有掌握更強的專業(yè)知識,,才能夠在中國快速的經(jīng)濟發(fā)展中獲得更多的機會,,此時的他已在心中種下了在中國扎根的種子。
陶益壯帶領的科研團隊正在討論液滴碰撞的實驗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