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7月31日電? 題:江蘇宿遷:以信用承諾約束不文明行為
新華社記者鄭生竹,、陸華東
90分及以上升級為“三星商戶”,,在電子屏幕上大力推薦,;70分以下降級為“黃牌商戶”或“紅牌商戶”,將報送失信處理……近年來,,江蘇宿遷推進“信用承諾+契約管理”社會治理新模式,,讓信用承諾成為約束不文明行為的契約。
記者走進宿遷城區(qū)一些商鋪發(fā)現,不少商戶把一張張《市區(qū)沿街商鋪信用承諾書》貼在墻上,,格外引人注目。這些承諾書詳細列明了商家在環(huán)境衛(wèi)生,、市容秩序等方面所作的信用承諾以及獎懲措施,。
這樣的信用承諾書,宿遷市湘江路中國移動營業(yè)廳內也有一份,。今年3月簽約張貼后,,營業(yè)廳負責人袁家威并沒有在意。直到7月7日營業(yè)廳因為亂貼亂畫被當地城市管理部門扣了3個信用分,,他才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當初簽約時,我已經作了不在墻體,、門窗或者其他設施上涂寫,、張貼的信用承諾,如今我違反了承諾,,理應受到信用懲戒,。”袁家威說,,現在他每天都會帶領員工認真學習店內的信用承諾書,,確保違約行為不再發(fā)生。
宿遷經開區(qū)城管分局局長助理李崇高說,,以往僅僅依靠城管和協勤管理沿街商鋪力不從心,。自從對商戶進行信用評級并定期曝光后,他們漸漸有了自我管理意識,。這是因為履行信用承諾涉及商戶自身實實在在的利益,,“履行信用承諾良好、星級較高的商戶將會減免一定的物業(yè)費,,且在誠信經營品牌名稱評比,、銀行信貸時有‘加分’”。
記者了解到,,針對社會治理過程中的痛點,、難點,2017年11月,,宿遷市在標準化農貿市場,、沿街商鋪、餐飲單位管理等9個事關全市經濟和社會發(fā)展以及民生改善的重點領域開展“信用承諾+契約管理”,,探索以市場化方式解決法制管理范圍之外的社會矛盾與社會糾紛,。
【誠信建設萬里行】 市場主體有了信用“身份證” ——我國統(tǒng)一社會信用代碼基本實現全覆蓋 光明日報記者 劉坤 信,國之寶也,,民之所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