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8月9日電題:小山村為何吃起免費大食堂,?
新華社記者袁軍寶
“開飯嘍,!”11點40分一到,,山東淄博市博山區(qū)中郝峪村村民便從家里、工作崗位上匯集到大食堂排隊打飯,。記者采訪當天的食堂午飯有土豆排骨,、芹菜炒肉,、豆角炒肉,、涼拌黃瓜,,還有米飯、饅頭,、稀飯,。村民們坐在寬敞、干凈的大食堂里,,邊吃邊聊,,有說有笑,。
今年6月,,中郝峪村村民吃上大食堂,一日三餐全免費,,這在當?shù)爻闪祟H為轟動的新鮮事,。
“以前打破‘大鍋飯’,現(xiàn)在吃新‘大鍋飯’,,都是為了吃好飯,。”中郝峪村黨支部書記趙東強說,,改革開放40年,,村里富裕了,去年村民分紅550多萬元,。
而在40年前,,由于交通不便、山地貧瘠,,村民們“吃飽肚子”還是大難題,。68歲的村民張業(yè)棟回憶說,當時母雞下了蛋,,從來不舍得吃,,都拿到集上換點糧食,。
改革開放春風來,山村發(fā)展換新顏,。1979年中郝峪村就大膽分田到戶打破“大鍋飯”,。張業(yè)棟家的糧食慢慢多了,加上他外出打工的收入,,吃飽飯不再是問題,,“菜里有了蛋,有了肉”,。
但由于人均耕地少,,又沒有其他產(chǎn)業(yè),村里年輕人陸續(xù)都走了,,村子進一步發(fā)展遇到“瓶頸”,。新世紀初,中郝峪村人均純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又成了“貧困村”,。
如何才能從“吃飽肚子”到過上富裕日子?
兩側(cè)青山聳立,,村邊河水潺潺,,看著美麗的田園山水,趙東強尋思:這里山好水好,,正可以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在他的帶動下,2007年37戶村民入股,,以公司機制發(fā)展旅游,;2013年,全村的房屋,、山林,、耕地作價入股,人人持股,,享受分紅,。
原標題:陜西漢中朱鹮生病躲入苗圃村民急救助央視網(wǎng)消息:7月2日,,在陜西漢中勉縣,雍東村村民王瑞平在自家苗圃里發(fā)現(xiàn)一只正在掙扎的大鳥,,走近一看,,竟是一只朱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