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呼和浩特11月3日電 題:賬本上的改陋脫貧心路——內(nèi)蒙古通遼市獨臂人鄧海飛立志脫貧記
新華社記者張云龍 朱文哲
初冬的暖陽照在庭院墻上,,黃澄澄的玉米堆成小山,,院角的簡易牛圈里,,兩大一?。愁^西門塔爾牛,,時而咀嚼,,時而“哞哞”叫著,。鄧海飛從外面進來,左手提著一袋兒子最愛吃的雪餅,。進屋發(fā)現(xiàn)兒子熟睡,,他徑直走到桌前,翻開桌上藍色封皮賬本,,左手握筆在本子上一筆一畫地寫下“兒童零食10元”,。
38歲的鄧海飛家住內(nèi)蒙古通遼市奈曼旗白音他拉蘇木希勃圖村,今年是他第一次清楚地算計著生活,。此前,,他的人生充滿著不幸:初中離校,18歲逃婚外出打工,,半年后因生產(chǎn)事故截去右臂回家,。35歲經(jīng)人介紹認識外縣一個殘疾姑娘,結(jié)婚第二天,,父親因交通事故去世,。
鄧海飛的母親患有嚴重的風(fēng)濕病,不能干重活,,他自己多年來無所事事,,全家一直依靠父親種地和打工為生,。如今,他一個人,、一條手臂,,如何撐這個家?一年多的時間,,家里入不敷出,,眼看著孩子即將出世,鄧海飛陷入絕望之中,,整天抽煙喝酒,。
就在這時,國家的扶貧政策給一家人帶來了希望,。村里和蘇木的干部來了,,詳細了解家里的情況。2017年7月,,鄧海飛成為精準扶貧戶,。干部經(jīng)常上門幫助解決困難,母親和孩子領(lǐng)上了低保金,,村里又給他安排了公益崗位,,看病可以報銷絕大部分醫(yī)藥費……
地處科爾沁沙地南緣的奈曼旗是國家級貧困旗,當(dāng)?shù)卦诰珳拭撠氈凶⒅鼐穹鲐?,?chuàng)新實施“精神扶貧五個一”工作機制,。希勃圖村所在的白音他拉蘇木大力推廣家庭記賬,推動移風(fēng)易俗,,培育文明鄉(xiāng)風(fēng),,激發(fā)貧困戶精打細算、勤儉持家的內(nèi)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