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寧12月2日電 題:“越是艱苦,,越要創(chuàng)造價值”——世界海拔最高油田采訪記
新華社記者鄧萬里
地處柴達木盆地的青海油田,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油田,。這里氣候干燥、高寒缺氧,而一代代柴達木石油人卻將這片苦寒之地建成了青藏高原上重要的能源基地,60多年來累計生產原油近6000萬噸,、天然氣近800億立方米。
這里的工作環(huán)境到底有多艱苦,?一線工人的工作狀態(tài)如何,?記者日前進行了實地探訪,。
出甘肅敦煌,翻過當金山,,便是一眼望不到邊的戈壁荒漠,,看不到一棵綠色植物。一陣大風卷過來,,黃沙漫天,,讓人幾乎無法站立。
荒漠中,,一座“廢城”出現(xiàn)在路邊,。這里是冷湖老油田基地,它在20世紀伴隨柴達木石油的發(fā)現(xiàn)而誕生,,最多的時候生活著5萬多人,。站在廢墟上,依然可以感受到當年那段激情燃燒的石油會戰(zhàn)歲月,。
83歲的老石油人吳永福,1956年到柴達木盆地支援油田建設,,回想當年的艱苦依舊歷歷在目:“那時的石油人住的是地窩子,,晚上起來被子都被大風吹走了,喝的水要從幾百公里外定期運送,,吃的大多是白菜,、蘿卜和土豆?!?/p>
老人說,,在距離冷湖老油田基地不遠的地方有片墓地,每座墓碑背后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長眠在此的老一輩石油人,,有的是因公殉職,有的是因病離世,,有的是夫妻合葬……
從老基地再行駛4個多小時,,才能到青海油田如今的主要生產基地——花土溝。晚上,,記者出現(xiàn)氣喘,、胸悶的狀況,喉嚨干燥,,幾乎無法呼吸,。
當?shù)弥械牟捎妥鳂I(yè)區(qū)需24小時巡井,記者決定前去探訪,。在扎哈泉采油作業(yè)區(qū),,當晚值班的是兩個“90后”陳振東和陳漠,,他們分別負責一片區(qū)域,要從晚7點到次日清晨7點,。
新華社南京10月15日電?題:田明:油田里成長起來的大國工匠 新華社記者王子銘 他是來自一線的石油工人,,作為全國勞動模范代表,9月30日應邀參加了國務院舉行的國慶招待會
新華社西寧11月27日電(記者鄧萬里)記者從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獲悉,在拉薩市11月15日進入供暖期后,,青海油田每天向拉薩供氣20萬立方米,,全力保障拉薩市民用氣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