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石家莊12月30日電(記者趙鴻宇)“視死如歸本革命軍人應有精神,;寧死不屈乃燕趙英雄光榮傳統,。”這是當年晉察冀軍區(qū)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聶榮臻為狼牙山五壯士紀念塔題的詞。以共產黨員,、班長馬寶玉為首的八路軍5位英雄,,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
馬寶玉,,1920年生,河北蔚縣人,。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參加了八路軍,加入中國共產黨,。他作戰(zhàn)勇猛頑強,,在阜西莊一戰(zhàn)中,用一把鐵鍬劈死一名日軍,,繳獲一支“三八大蓋”,。在夜襲管頭村的戰(zhàn)斗中,他擊斃一名日軍機槍手,,為部隊前進掃清了道路,。
1941年8月,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調集7萬余人兵力,,對晉察冀邊區(qū)所屬的北岳,、平西根據地進行毀滅性“大掃蕩”。9月25日,日偽軍3500余人圍攻易縣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區(qū),,企圖殲滅該地區(qū)的八路軍和地方黨政機關,。晉察冀軍區(qū)第1軍分區(qū)第1團第7連奉命掩護黨政機關、部隊和群眾轉移,。完成任務撤離時,,留下第6班班長馬寶玉,副班長,、共產黨員葛振林,,及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等5名戰(zhàn)士擔負后衛(wèi)阻擊,,掩護全連轉移。他們堅定沉著,,利用有利地形,,奮勇還擊,打退日偽軍多次進攻,,斃傷90余人。
次日,,為了不讓日偽軍發(fā)現連隊轉移方向,,他們邊打邊撤,將日偽軍引向狼牙山棋盤陀峰頂絕路,。日偽軍誤認咬住了八路軍主力,,遂發(fā)起猛攻。5位戰(zhàn)士臨危不懼,,英勇阻擊,,子彈打光后,用石塊還擊,,一直堅持戰(zhàn)斗到日落,。面對步步逼近的日偽軍,他們寧死不屈,,毀掉槍支,,義無反顧,縱身跳下數十丈深的懸崖,。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壯烈殉國,;葛振林,、宋學義被山腰樹枝掛住,幸免于難。
馬寶玉等5位戰(zhàn)士的壯舉,,表現了崇高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被人民群眾譽為“狼牙山五壯士”,。晉察冀軍區(qū)領導機關授予3名烈士“模范榮譽戰(zhàn)士”稱號,,并追認胡德林、胡福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通令嘉獎葛振林,、宋學義,并授予“勇敢頑強”獎章,,宋學義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
為紀念和表彰5位抗日英雄,當地革命政府在棋盤陀峰頂修建了“狼牙山三烈士碑”,。1959年5月重建,,更名為“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宋學義轉業(yè)到地方工作,,1978年逝世。葛振林1981年7月離職休養(yǎng),,離休前任湖南省軍區(qū)衡陽軍分區(qū)后勤部副部長,,2005年3月逝世。
狼牙山五勇士陳列館館長李芳告訴記者,,這里自1993年被評為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以來,,累計接待游客1000余萬人。每年清明節(jié)等節(jié)日,,狼牙山所在的易縣都組織中小學生,、機關單位工作人員來此開展紀念活動,紀念館下一步打算完善和創(chuàng)新主題教育形式,,采用專題教學,、體驗教學等方式豐富課程,讓游客們在參觀的過程中了解更多紅色歷史,。
如今,,易縣依托狼牙山、清西陵,、易水湖等景區(qū)發(fā)展全域旅游,,越來越多群眾走上了致富路。狼牙山五壯士的革命精神,,依然被易縣干群不斷學習傳承,,而一個經濟社會繁榮發(fā)展,、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的嶄新易縣正在這種精神的引領下邁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