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月23日電 題:裝滿“幸福”的歸途——上?;疖囌?/strong>春運見聞
新華社記者吳振東,、郭敬丹
春運之際,,夜晚的上海火車站候車廳內(nèi)熙熙攘攘,。一排排長椅早已坐滿,,地上大包小包的行李陪伴著踏上歸途的人們。
22日晚上8時許,,46歲的四川籍農(nóng)民工老張正在候車,,他和自己的2名工友坐在行李包上,等待次日凌晨3時40分開往成都的K4616次列車,。
這次回家前,,老張和工友在上海地鐵13號線的工地工作?!?3號線已經(jīng)開通了,。”說起這些,,老張臉上有些自豪,,“外面的站臺入口需要修理整齊,我們就是因為做這些,,回家晚了幾天,。”
“這一年,一個月平均能掙七八千塊錢,,也沒有被拖欠工資,,錢直接打進銀行卡,回家路上不用‘看著’現(xiàn)金,,輕松多了,。”老張說,。
在老張的行李里,,衣服是最多的?!岸际墙o家里人買的新衣服,,給老父母的,還有給我侄兒的,?!崩蠌堈f,上海買衣服樣式比老家多,,從大上海買回家,,“比較有面子”。
“過完正月十五還回上海接著干,?!崩蠌堈f。
來自河南商丘的老李和妻子的行李里則裝滿了鋪蓋,、日用品,,6個超大行李包鼓鼓囊囊。這次回家也相當于“搬家”,,過完年,,老李和妻子打算在家附近的地方找一份活做。
“我們倆一起在上海打工5年了,,做鋼筋工,,一共回過3次家吧?!崩侠钫f,,他過完年就58歲了,想回老家找點輕松一些的活做,,也照顧一下自己的小孫子,。
“包里除了我們的被子就是給他買的禮物了,小汽車,,還有巧克力,?!崩侠钫f,想到回家過年,,想到家里人,,路上的辛苦也都覺得值得。
同樣來自商丘的王長恩今年54歲,,他在上?!靶U拼的”。7年時間里,,王長恩共在上海8個區(qū)的建筑工地干過活,,有位于市中心的黃浦區(qū),也有靠著海邊的奉賢區(qū),。
王長恩這次回家只隨身帶著一個旅行包,,“反正還要回來的?!被丶仪埃呀?jīng)聯(lián)系好了再回來時的新工作,,“只有把來年的工作落定,,回家過年才能心安?!?/p>
只要勤快,,就能掙得多。王長恩說,,自己每月能掙到8000塊以上,,最少時也有五六千。現(xiàn)在兒子在離家較近的鄭州打工,,王長恩告訴兒子,,年輕更不能懶惰,要勤快,,要學(xué)習(xí)新技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