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貴陽2月10日電 題:記者手記:一個土家山村的變化與期盼
新華社記者鄧萬里
記者的家在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思渠鎮(zhèn)邊疆村,,一個普通的土家族小山村,。每次回到村里,,都能看到新景象,。新的一年,,村里人期盼有更多新變化,。
回鄉(xiāng)的路不再遙遠
邊疆村,,顧名思義就是當(dāng)?shù)刈顬槠н呥h的地方,。幾座大山將村寨環(huán)抱,,人們在斜坡上或山溝里繁衍生息,。山里有個洞,洞中水從未斷流,,灌溉著片片梯田,,養(yǎng)育了一代代人。
沒通公路時,,從村里到鎮(zhèn)上趕集,,要先走10多公里的山路,中途再搭車去鎮(zhèn)上。有的人為了節(jié)省車費,,干脆一直步行到鎮(zhèn)上,,來回得好幾個鐘頭。
出村的山路,,有一段是幾百米深的懸崖峭壁,,從山腳爬到埡口就得一個多小時。村小本來設(shè)有六個年級,,后來由于師資力量不夠,,班級漸漸減少到兩個年級。
連綿的大山,、陡峭的山路,,裝載著記者兒時的美好記憶,而困在大山里的家鄉(xiāng),,又成為游子想回卻難回的故土,。讀中學(xué)、大學(xué)時,,回家走夜路是經(jīng)常的事,,工作后如何回家也成了難題。
令人欣慰的是,,如今的邊疆村,,已非當(dāng)年的模樣。村里已于2016年底通了硬化路,,6個村民組目前已有5個建了通組路,,另一個組的路春節(jié)后也將進行硬化。過去的年貨,,人們需趕在年前的趕集日扎堆采購,,如今在大年三十也能買到。
記得記者小時候,,摩托車都是稀罕物件,,如今摩托車漸漸被淘汰,汽車已經(jīng)進入山村百姓家,。尤其是過年期間,,汽車在村里隨處可見,偶爾還會造成短暫的堵車,。在村里人眼里,,這是“幸福的堵車”。
年輕人文化需求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