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2月18日電 題:從小崗“二次分紅”看農村“三變改革”
新華社記者陳先發(fā)、姜剛
從“戶戶包田”到“人人分紅”,;從一次分紅人均350元到二次分紅520元,;從普通村莊到爭創(chuàng)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得益于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和農村“三變改革”(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正展現(xiàn)出村美民富的好勢頭。
變“股東”,,“二次分紅”增幅近五成
“一沒想到2018年會分紅,,二沒想到分紅一次比一次多!”76歲的“大包干”帶頭人嚴金昌激動地說,不久前,,他家每個人領到分紅520元,,比上一年多了170元。
1978年冬,,嚴金昌等18位小崗村農民“貼著身家性命”,,按下紅手印,率先實行包產到戶,,實現(xiàn)“戶戶包田”,,一舉解決溫飽問題,也開啟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大幕,。
小崗村的改革從未停步:“大包干”,、農村稅費改革、土地三權分置改革……現(xiàn)在,,如火如荼開展的是農村“三變改革”,。
讓小崗村民驚喜的是:2018年2月,他們領取了第一次集體經濟收益股權分紅,,每個股民分紅350元,。2019年1月,第二次分紅如期而至,,分紅同比增長近五成,。“小崗‘二次分紅’,,展現(xiàn)出深化改革是一個不斷釋放紅利,,增強廣大農民幸福感、獲得感的過程,?!兵P陽縣委書記徐廣友說。
正如徐廣友所言,,“二次分紅”主要得益于小崗村開展的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和農村“三變改革”,。
2016年,小崗村制定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實施方案經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代表大會三分之二以上成員討論通過后,,張榜公布。
> 央視網消息 (新聞聯(lián)播):從“吃飽飯”到“能掙錢”再到“干事業(yè)”,,有著“農村改革第一村”之稱的安徽小崗村,,積極探索,走上“三產”融合發(fā)展新路
小崗村有一條長長的改革大道,,從一座富有徽派風格的高大牌樓開始,,沿路坐落著大包干紀念館、當年農家,、沈浩先進事跡紀念館,,彰顯著這個村莊在中國農村改革進程中非同尋常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