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太原2月25日電 題:在能源革命中尋找“煤亮子”的時代坐標——全國人大代表董林采訪手記
新華社記者梁曉飛,、張磊
井下工作再累,,董林從來沒有停下學習;煤礦工作再苦,,董林從來沒有停下奮斗,。
從記者拿到的資料看,,董林高中畢業(yè)后就參加了工作,最初只是杜兒坪煤礦招收的一名農民合同工,,一年間他就在技術上超過了師傅,;五年間,他完成了從農民工到全國煤炭行業(yè)職業(yè)技能大賽狀元的轉變,;現在,,他既是工作在一線的技術大拿,又是煤礦工人的“代言人”,。
記者采訪發(fā)現,,董林學習、成長,、履職的軌跡,,就是在新時代能源革命背景下,“煤亮子”重新尋找時代坐標的歷程,。
董林剛參加工作時,,國家能源供應仍處于緊平衡狀態(tài),,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多下井,、多采煤是第一要求,。杜兒坪煤礦建礦60多年來,由此產生出70多名各級勞模,。如今,,能源革命方興未艾,傳統(tǒng)煤炭行業(yè)面臨挑戰(zhàn),。尤其是前幾年,,煤炭市場處于“寒冬”,煤炭產量越多,,價格反而越低,,收入不斷縮水。
隨著能源革命和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董林說,,煤礦過去重多采、高產,,現在重節(jié)約,、高效,今后井下無人值守,、智能化采煤將成為發(fā)展方向,。
近兩年間,井下生產環(huán)境也在不斷改善,。過去,,礦工們要背上近30公斤重的工具箱,先坐40分鐘井下小火車,,再步行1個多小時才能到達工作面,,現在井下新安裝了單軌吊,礦工勞動強度明顯減輕,。加之施行契約化管理改革,,董林所在的掘進隊由60多人減至52人。
然而,,在煤礦減人的同時,,又存在高技能人才緊缺、轉崗分流人員安置難的問題,。
2016年,,杜兒坪煤礦成立了以董林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師(勞模)工作室,近幾年加大了對高技能人才的培養(yǎng)力度,,甚至對每名來聽課的礦工發(fā)獎金,,但效果依然不理想,。
央廣網貴陽2月24日消息(記者王珩)記者從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后續(xù)工作推進會上獲悉,,截至目前,貴州易地扶貧搬遷已累計搬遷入住132萬人,,剩下56萬人今年上半年將全部搬遷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