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 題:解開化石埋下的問號——中國科學家掀開青藏高原“年輕”面紗
新華社記者岳冉冉
一片棕櫚化石的發(fā)現(xiàn),,讓3500年的青藏高原一下“減齡”了1000萬年,。
這一中國科學家的研究成果7日發(fā)表在了國際期刊《科學進展》上。它不僅改寫了青藏高原隆升的時間,,也讓人們得以窺見青藏高原的“青春”,。
時間回到2016年8月4日上午10點。
海拔4600米,、青藏高原中部的倫坡拉盆地,,中科院青藏高原綜合科考古生物隊正在發(fā)掘化石?!按蠹铱爝^來,!”隊員黃健招呼大家,他指著自己剛挖出的半塊化石葉片問:“這是棕櫚嗎,?”
化石還有一大半埋在巖層中,,僅從暴露部分看,扇形的葉片像極了棕櫚,,底部似還有葉柄相連,。之后的4小時,,團隊所有人都投入到這一發(fā)掘中?;K被完整取出,。
“這肯定是個大發(fā)現(xiàn)!”有人篤定地說,。
但環(huán)顧四周荒原,,僅有寸草,不見大樹,?!案叽蟮淖貦霸趺纯赡艹霈F(xiàn)在這?”研究員蘇濤的提問讓所有人沉默了,。
這是由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組建的團隊第五次來到倫坡拉。領(lǐng)隊之一,、研究員周浙昆并沒有把這次發(fā)現(xiàn)看作是運氣,。他認為,古生物學雖以發(fā)現(xiàn)化石為基礎(chǔ),,具偶然性,,但卻蘊含必然。
“化石是人們一榔頭一榔頭敲出來的,,如果棕櫚在那兒,,總有一天會被發(fā)現(xiàn)。就像倫坡拉盆地,,我們在這科考了五年,,有人更是來回十幾趟,每趟都待半個月以上,。但凡有一次放棄,都不會有這一發(fā)現(xiàn),?!敝苷憷フf。
棕櫚,,是典型的熱帶風情植物,,全球共有2500多種,主要分布在熱帶,、亞熱帶地區(qū),。那么,在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平均氣溫低于0℃的“世界屋脊”,,緣何會出現(xiàn)棕櫚這樣的熱帶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