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wǎng)北京3月20日電 (記者 盧冠瓊 通訊員 鄔林 彭鳳瑤 李寶 張騰) 一個習慣養(yǎng)成需要堅持21天,,而一個兵的愛心助學卻堅持了10年,,無償獻血堅持了6年,給部分駐地老人當了5年兵兒子。說起這個兵的故事,,了解他的人都說,,他就是我們身邊的“愛心大使”,。
(視頻提供:廖一捷 方曉志)
這個兵就是第73集團軍某旅勤務(wù)保障營修理二連上士史澤遠,。在他的床頭柜里,有一本泛黃的筆記本,,里面夾著50多封書信和24本無償獻血證,,盡管有的已經(jīng)很破舊,卻被他當作最珍貴的收藏,。翻看這些書信,,發(fā)現(xiàn)筆記本里還有數(shù)十張匯款單:200元、500元,、1000元,、1800元……
史澤遠為什么這么做?這還要從他很小的時候說起。史澤遠的母親是一名小學老師,在安徽偏遠的貧困農(nóng)村支教,,20多年前,,許多孩子因為交不起學費而無法上學,每年開學前,,史澤遠的母親都會拿出微薄的工資為貧困孩子墊付學費,。從此,善良的種子在史澤遠的心里生根發(fā)芽,。
史澤遠在幫扶對象家中,。 通訊員供圖
2008年,剛?cè)胛榈氖窛蛇h在單位組織的學雷鋒活動中了解到,,村里每年都有學生因家庭困難被迫輟學,,他便主動找到村干部要求資助貧困學生。當時每個月只有200多元津貼的他,,每學期都會帶上600元錢送到資助對象的手中,。
2010年,一次偶然機會,,剛轉(zhuǎn)士官的史澤遠在“青海格?;ń逃戎鷷本W(wǎng)站上看到,許多少數(shù)民族的孩子因為家境貧寒而面臨失學,,在農(nóng)村成長起來的史澤遠深知農(nóng)家孩子求學的艱難,,他毫不猶豫地加入到該機構(gòu)助學志愿者的行列。
中國青年網(wǎng)北京4月9日電(記者 楊月 張瑞玲 通訊員 黃煊)4月8日,,安徽六安金寨白塔畈鎮(zhèn)橋店小學校園內(nèi)掌聲,、歡笑聲綿綿不斷,熱鬧非凡
新華社長沙11月9日電(記者柳王敏)“我在基層工作這么多年,,受農(nóng)民幫助很大,,知道教育可以改變貧困孩子的命運,我有責任要幫助他們,?!爆F(xiàn)年84歲高齡的陳昌世老人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