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3月24日電 ?題:一個村的奮斗,一個時代的巨變——記敢“蹚新路”的小崗人
開欄的話:
金秋十月,新中國將迎來70華誕。歷盡千年滄桑,穿越百年塵煙,,中華民族在復(fù)興征程上昂首前行。
新華社從即日起開設(shè)《愛國情 奮斗者》欄目,圍繞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主題,,多視角、多形式講述70年來中華兒女揮灑汗水建設(shè)祖國的追夢故事,,弘揚他們?yōu)槿嗣襁^上美好生活矢志奮斗,,為建設(shè)強大祖國不畏艱辛的壯志豪情,凝聚愛國奮斗的偉大精神力量,,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新華社記者王正忠、張紫赟,、陳諾
跨入“鳳陽縣小崗村”門樓,,沿著寬敞的友誼大道向里走,一棟棟粉墻黛瓦的徽派小樓排立在道路兩側(cè),,南來北往的游客在“大包干紀念館”“當年農(nóng)家”等景點間穿梭著,,很是熱鬧。
出生于1949年的嚴宏昌是一名與新中國同歲的老人,。這個41年前與村民們貼著身家性命干起“大包干”的莊稼漢,,如今每天依舊習(xí)慣把頭發(fā)梳得一絲不茍,行走在村里的友誼大道,、改革大道……更多來不及命名的道路,,他也樂得去逛逛。
在嚴宏昌眼中,,村里的一條條路似守望者,,見證著小崗人的傳奇:一群普通農(nóng)民,通過奮斗改寫命運,,以實際行動生動講述愛國故事,,向著美好生活不斷前進。
泥巴路上的“泥腿子”:有手有腳,,不信吃不飽飯
小崗,,新中國成立之初僅有24戶人家,1955年時因地處崗地起名為小崗互助組,,由此得名,。在位于小崗村的“大包干紀念館”里,一張老照片與如今景象形成鮮明對比:蜿蜒逼仄的羊腸小道泥濘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