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安4月26日電(記者李浩)“爺爺一生追求進步,追求真理,,堅持革命,。我們要不忘為新中國拋頭顱灑熱血的先烈們,將革命精神代代相傳,?!绷沂?strong class="kw">杜斌丞的孫子杜芳濱說,為了更好地傳承爺爺的遺志,,從1995年至今,,他一直義務為杜斌丞扶助優(yōu)秀貧困學生獎學金工作并籌措資金。
杜斌丞,,1888年生于陜西省米脂縣,。1913年夏考入北京國立高等師范學校史地部學習,1917年畢業(yè)后回到陜北,,在榆林中學任教務主任兼史地教員,,1918年擔任校長。辦學期間,,他傳播新思想,,提倡科學民主,改革教育制度,,不顧校內外保守勢力的反對,,聘請李子洲、魏野疇等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任教,,支持學生愛國運動,,培養(yǎng)出劉志丹,、謝子長等一大批優(yōu)秀革命人才,開創(chuàng)了陜北教育史上的一代新風,,周恩來稱他是一位“革命的教育家”,。
1927年,杜斌丞到北京,、上海等地考察政情,,認識到共產黨之于中國革命的重要性。他說:“中國革命的前途,,取決于人民大眾的崛起,,而人民大眾的崛起,完全依賴于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和領導,?!?/p>
1930年,杜斌丞回西安任楊虎城高級參議和省政府參議,,后又任陜西省清鄉(xiāng)局局長,。曾設法營救劉志丹、劉瀾濤,、張德生等共產黨人,,資助陜甘游擊隊槍彈、軍服等物資,,他在西安的住所,,也成了共產黨人的掩蔽部和避難所。
1933年,,杜斌丞建議楊虎城聯(lián)共反蔣抗日,,并多方努力,達成楊虎城的十七路軍和紅四方面軍“互不侵犯,,共同反蔣”的協(xié)議,。中央紅軍結束長征到達陜北后,在杜斌丞聯(lián)絡下,,楊虎城部與中央紅軍建立聯(lián)系,,達成互不侵犯協(xié)議。
西安事變后,,杜斌丞接任改組后的陜西省政府秘書長,,參與起草張學良與楊虎城的“八項主張”,并任紅軍,、東北軍,、西北軍三方聯(lián)合辦公廳西北軍代表,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多方奔走,。
1940年,,杜斌丞被以“通共”嫌疑遭受搜查,,此后即與國民黨政府斷絕一切關系,專心致志投入抗日民主運動,。
1942年,,杜斌丞加入中國民主政團同盟,1944年參與籌建并主持民盟西北總支部,,提出“親蘇,、友共,、努力實現(xiàn)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綱領,。1945年2月,民盟西北總支部正式成立,,杜斌丞任主任委員,。同年10月,被選為民盟中央常務委員,。
1946年2月,,杜斌丞以民盟中央常委名義公開發(fā)表文章,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的陰謀,,要求當局釋放張學良,、楊虎城,宣布自己誓為中國早日實現(xiàn)民主政治斗爭到底,。這番話引起蔣介石和國民黨當局的忌恨,。
1947年3月20日,胡宗南以販賣煙土等莫須有的罪名,,將杜斌丞等人逮捕,。杜斌丞在獄中受盡各種折磨,視死如歸,。他在遺書中說:“彼獨裁暴力,,雖能奪我革命者之生命,絕不能阻撓人類歷史之奔向光明,,終必為民主潮流所消滅也,。”10月7日,,杜斌丞被槍殺于西安玉祥門外,。毛澤東為其題詞:“為人民而死,雖死猶生”,。
1948年,,斌丞圖書館在米脂縣建成。1983年,,為了紀念杜斌丞的革命精神,,當地政府重建館舍并修建了杜斌丞紀念室,。每逢清明,各地干部群眾都會慕名來到西安市烈士陵園和玉祥門十二烈士就義舊址緬懷杜斌丞烈士,。
央廣網上海4月26日消息(記者吳善陽)26日上午,為期三天的第十六屆上海教育博覽會“邁向2035的‘城市·職業(yè)·教育’”展在上海展覽中心拉開序幕,。上海市副市長陳群出席開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