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跑斷腿磨破嘴”到“有事擺到桌面上”
通過具體的制度設計,讓鄉(xiāng)村治理和服務“無死角”,,已成為許多村莊的努力方向,。
村民“跑斷了腿”,村干部“磨破了嘴”……過去在龍山村,,通知大事小情,、村民反映意見等,主要靠人來回跑,,即便用大喇叭廣播,,也不敢確保每個人都聽得到、聽明白,。
如今,,村里建了兩個微信群,,一個“說事群”,一個“議事群”,?!罢f事群”專門用來發(fā)布信息,而“議事群”則供全村人討論使用,。
不久前,村民李長發(fā)想辦低保,,但他并不符合政策,,一開始李長發(fā)不理解,就在“議事群”里抱怨,,說村里辦低?!安煌纯臁薄?/p>
“我就趕緊在群里解釋,,介紹辦低保的標準,,別的村民也都勸他?!痹饑f,,經過大家耐心勸解,李長發(fā)最終解開了心里的“疙瘩”,,其他村民也借此更了解了低保政策,。
“有事擺到桌面上”,龍山村干部介紹說,,建立微信群,,是村里“自治”“德治”“法治”的“三治”制度中的一個具體做法?!按謇锏拇笫滦∏槎紨[到了明面上說,,真正束縛住了‘小微權力’,矛盾和誤會少了很多,?!痹饑f。
在拜泉縣上升鄉(xiāng)團結村,,“1+10+100”黨員聯(lián)戶活動將黨組織,、黨員和村民密切聯(lián)系到了一起。村黨支部書記張文義說,,村里每名支部委員負責聯(lián)系10名左右黨員,,每名黨員聯(lián)系10戶左右村民,誰家要是有個急事難事,、矛盾糾紛,,都可以及時知曉,。
從“貸款結婚”到“清新辦事”
紅白事,曾是農村一些人的煩心事,。事主花費大,,有的結個婚欠下數(shù)十萬元外債;賓客“隨份子”,,數(shù)額也一度越來越大,。
如今,許多村子成立起紅白理事會,,建立起“村規(guī)民約”,,清新的風氣正在鄉(xiāng)村里形成。
新華社拉薩4月3日電 題:五世同堂下的60年變遷 新華社記者 李鍵,、田金文 甲梅巴宗山腳下、雄曲河畔,,坐落著次麥社區(qū),,這里平均海拔3750米,山高谷深,,村民的房子大多依山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