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烏魯木齊7月12日電 題:同心援疆,,“壯闊”祖國西北角
新華社記者丁建剛、符曉波,、劉兵
時至今日,,發(fā)生在祖國西北角的巨變尚鮮有人知,但當?shù)鼐用裾谄穱L前所未有的滋味:
偏居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的和田農(nóng)民,,常常掛在嘴邊的是北京,、天津,田間地頭,,屋里屋外,,兩個大都市的元素隨處可見;
世代耕作在塔里木盆地的農(nóng)民,,隨著一個個企業(yè)落戶綠洲,,變身產(chǎn)業(yè)工人,走上工業(yè)流水線,,不再靠天吃飯,;
天山腳下從未出過遠門的牧民,一下有了江蘇,、福建的“遠房親戚”,,不僅跨越幾千公里“串了門”,還捎回了先進技術(shù)和經(jīng)驗,;
……
幸福安寧,,如此真切地撲面而來!這一切,,源于一場聲勢浩大的國家行動,,源于一次史無前例的歷史機遇。
2010年春天,,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新一輪對口援疆工作就此啟動,中央部委及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等19個省市“牽手”祖國西北角,。
黨的十八大以來,尤其是2014年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進一步明確,,把對口援疆作為長期戰(zhàn)略,,把有利于社會穩(wěn)定和長治久安作為對口援疆的根本目標。
歷時10年,,全國各地8.75萬余名干部人才走西口,、越天山,在新疆廣袤土地揮灑熱血,,建功立業(yè),;近1200億元資金投入大漠綠洲,、雪域高原,,新疆大地煥新、山河錦繡,。
匯聚祖國之力:心往一塊想 勁兒往一處使
不久前,,從喀什回到廣州,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超聲科主治醫(yī)師狄娜和家人一起去影院看《流浪地球》,。當鏡頭跳出“喀什站已修復(fù)”的字幕時,,身旁8歲的大兒子喊道“媽媽,你的喀什”,,她的心為之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