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8月2日電(記者汪奧娜)由于納入包河區(qū)大建設,,大圩鎮(zhèn)今年征遷任務仍然艱巨,。有常在征遷一線的干部總結(jié)出了“三解”工作法——解決,、解釋、解氣,。展開來說就是,,群眾反映的問題,要盡全力解決,,解決不了的耐心解釋,,解釋了不聽的想辦法讓人能解氣。
征遷涉及到群眾切身利益,,群眾的期望與現(xiàn)行政策之間有差距,,就會有矛盾。
入戶多了,,我發(fā)現(xiàn)難拆的主要有三種情況,,一種是在其他地方已經(jīng)享受過安置政策的,還想再次安置,;一種是正好被卡在政策范圍之外的,,不甘心無法安置;還有一種則是認為安置或補償標準不達預期的,。
實際情況是95%以上的村民很配合,,針對剩下的不到5%的村民,各村會登記,、分組,,由幾個村干部帶隊入戶,,一遍遍去磨。尤其難做通的戶,,項目又開工在即,,由鎮(zhèn)干部包保,定期匯報進度,。
在征遷調(diào)度會上,,常聽干部們說“就高不就低”。意思是,,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nèi),,能給老百姓的一定得給足,能為老百姓爭取的爭取到位,。
一個村干部告訴我,,曾有一個回遷戶,符合祖居戶的條件,,但缺了“遷移證”,,審核無法通過。村干部也跟著著急,,在村里翻查原始資料,,還是沒有找到。后來村干部靈機一動,,問他有沒有當過兵或者參加過村里的民兵,,然后到區(qū)武裝部查詢檔案,還真的就找到了他那一批走兵的原始花名冊,,隨即成功地解決了他的資料審核問題,,最后他順利地分到了房子。
做征遷工作,,對基層干部的態(tài)度和能力的考驗尤為明顯,,盡心盡力才管用。
在與征遷干部和群眾的交流中,,我越發(fā)感受到,,越是涉及到群眾利益的工作,越要求干部“懂規(guī)矩”——按規(guī)矩辦事,、吃透規(guī)章制度,,這樣才能為群眾爭取更大的利益,也才能更好地開展工作,。
按規(guī)矩辦事,,是講道理最有效的方式。比如關于“祖居戶”的界定,,有一個確定的時間點,,在此之前遷出戶口的都不算祖居戶,不享受回遷安置,。比如第一批回遷分房時,,有一個確定的時間點(精確到小時),在此之前肚子里未出生的胎兒也算一個人頭,。
總有卡在政策范圍之外的,,但規(guī)矩定好了,對誰都一樣,,不留隱患,。
而“解氣”更是貫穿于大部分的交流中。不論群眾的訴求是否真的合規(guī),,情緒需要發(fā)泄,,這是人之常情,要充分理解,。
但同時,,我看到的工作現(xiàn)場,不都是劍拔弩張的氛圍,。有時氣氛很微妙,,要么全程在聊家常,要么說說笑笑,。一位村干部告訴我,,功在平常,平時為村民們多幫忙,,到了關鍵時候,,也就不會被故意為難了。
將心比心,,把距離拉近,,其實就是很多基層干部把群眾工作做好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