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昌8月21日電 題:因為信仰,,所以“看見”——失明老兵義務講解方志敏精神半個世紀的故事
新華社記者胡振華 胡晨歡 郭杰文
54年前,,在部隊意外負傷,、幾乎失明的程樟柱時常默念“愈艱苦,,愈奮斗!愈奮斗,!愈快樂,!”他說,方志敏烈士的這句話賦予他生的力量與希望,。
51年前,,傷殘退伍的程樟柱婉拒部隊的療養(yǎng)待遇,回到故鄉(xiāng)江西德興,,自愿到一座為方志敏等革命先烈而建的紀念館作義務講解員,,常年駐守,樂此不疲,。
冬去春來,,年輕小伙已至桑榆暮年。他用半個世紀的時光,,以一片赤誠,,憑一腔熱血,宣講紅色故事,,義務講解服務超過20萬人次,。
“因為信仰,所以‘看見’?!彼f,。
“看見”方志敏:“把不屈不撓裝進心里”
8月的江西省懷玉山區(qū),云遮霧繞,,郁郁蔥蔥,。
“每天早上起來走出房門,往右轉(zhuǎn)彎走35步,,再往左轉(zhuǎn)彎走75步,,上5級臺階,往前走就是紀念館大門,?!痹诘屡d市龍頭山革命烈士紀念館,程樟柱身著紅軍服,,拄著自制盲杖,,邊走邊介紹。
1935年1月29日,,方志敏在懷玉山區(qū)不幸被捕,,后被殺害。1954年,,江西德興政府部門在他被捕的附近區(qū)域修建龍頭山革命烈士紀念館,,以紀念方志敏及其他在土地革命時期犧牲的先烈。
記者看到,,紀念館大廳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石碑赫然屹立,墻壁上懸掛著方志敏英勇事跡的展板,。左右四個展廳分“方志敏點紅德興”“血戰(zhàn)懷玉山”等多個主題進行陳列,。
數(shù)十年來,,程樟柱就住在紀念館旁的平房里,。寒來暑往,偌大的紀念館,,他裝在了心里,,“我把方志敏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裝進心里”。
方志敏女兒方梅參加祭祀活動原標題:鮮花祭英烈 詩歌頌英魂南昌晚報訊李旸全媒體記者吳躍強文熊家福圖4月1日,在南昌市方志敏廣場上,,響起了朗朗的誦讀聲,,領誦人是方志敏烈士的女兒、87歲高齡的方梅,。
新華社南昌7月28日電 題:紅色清風拂山崗——方志敏和一部流傳了近九十年的《支部檢閱大綱》 新華社記者賴星、姚子云 江西省橫峰縣葛源鎮(zhèn),,是閩浙(皖)贛革命根據(jù)地舊址群所在地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烈士英勇就義。在獄中,,他寫下“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等近14萬字的文著,。這些用忠誠和熱血書寫下來的文字激勵著一代代共產(chǎn)黨人
八月,,夜色下南昌市贛江之濱,行人如織,,光華璀璨,。當年他就義之地,已是青山綠水,,一碧萬頃,。今日之中國,已如他所愿,。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贛江邊就義,距他的37歲生日僅半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