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wǎng)消息: 在北京大學(xué),3000多名新生在訓(xùn)練營上,,傾聽了一位80多歲的老人,講述的一個時間跨度達半個多世紀的故事,。這位老人是他們的師姐——樊錦詩,,也是今年8月份第四屆“呂志和獎——世界文明獎”中“正能量獎”的得主,最近,,樊錦詩還入選了國家榮譽稱號建議人選名單,。集這么多榮譽于一身,大家卻更喜歡稱呼她為:敦煌的“女兒”,。
永遠在路上 講述扎根敦煌的初心
回到母校的樊錦詩以“永遠在路上”為題,,為3000多名北大新生講述了她一生扎根敦煌的初心與堅守。而實際上,,今年7月,,新生們就已經(jīng)與樊錦詩有過“一面之緣”,,在他們收到的錄取通知書中,有一封樊錦詩的親筆信,。
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 樊錦詩: 親愛的學(xué)弟學(xué)妹們,,你們好,我是老校友樊錦詩,。1958年,,我和你們一樣懷著激動的心情,收到了北京大學(xué)的錄取通知書,??炭鄬W(xué)習,努力使自己成為國家需要的人才,,是當時北大學(xué)子共同的夢想,。
學(xué)習考古專業(yè)的樊錦詩,在1962年即將畢業(yè)時,,來到敦煌莫高窟實習,,那是她第一次接觸到莫高窟。
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 樊錦詩: 既是一種喜好,,也是好奇,,想來看看。作為一個年輕人來說,,一看以后就是很震撼,。
初到敦煌實習 條件惡劣難以適應(yīng)
然而,和震撼的藝術(shù)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惡劣的生活環(huán)境,。莫高窟位于甘肅省最西端,,氣候干燥,黃沙漫天,,冬冷夏熱,。這個不足20平米的房間,就是樊錦詩當年的居所,,設(shè)施十分簡陋,,這讓從小生活條件優(yōu)越的樊錦詩一時難以適應(yīng)。
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 樊錦詩: 這個飯呢,,一天好像兩頓,,我們在學(xué)校吃三頓,我從來沒碰到過吃兩頓,。晚上出去上廁所,,上廁所出那個門一看,晚上嘛,,我見的是個驢,,我不知道,,聽他們說這個地方有狼。那兩個眼睛綠綠的,,我一害怕我就回到(房間),,不敢出去了,這一夜也沒睡著又想上廁所,,又害怕出去,。結(jié)果早晨天剛亮我趕緊跑出去,一看它還在那兒待著,。我說怎么著這個狼還在那兒待著,,再一看是個驢。
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樊錦詩沒待到3個月就病倒了,,不得不提前結(jié)束實習。
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 樊錦詩: 當時說實在的就想著我不想再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