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烏魯木齊2月4日電 題:買賽地·吐送:脫貧致富不忘鄉(xiāng)鄰
新華社記者孫哲
“本來想在過年期間給大家改善伙食,但因為疫情的原因,,這個愿望沒實現,。”買賽地·吐送說,。
買賽地所說的“大家”,,是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四師225團拉依蘇村的40多名老人,。春節(jié)前夕,他自掏腰包,,早早就備足牛羊肉,,還為老人們準備了新年禮物,本想一同慶祝佳節(jié),,卻被疫情給“攪”了,。
去年10月,56歲的買賽地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成了遠近聞名的“名人”,。更讓大家稱道的是,一年來他利用自家庭院,,自發(fā)承擔起照顧當地孤寡老人的任務,。
“村里很多老人行動不便,有的老人因為子女久居外地無人照料……我們愿意將他們當作父母照看,?!辟I賽地告訴記者,最多時有30多名老人同時在他家吃飯,,有的還在他家住,。
照料這么多老人,是筆不小的開支,,之前的買賽地家是無法承擔的,。記者了解到,生活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的買賽地一家,,在此前不短的時間里生活很拮據,,只能依靠門前的3畝核桃樹過活。2017年,,他家還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為解決增收難題,2018年拉依蘇村結合貧困戶實際,,為每戶送去“扶貧雞”,,買賽地家領到了200只雞苗。經過自身努力和國家政策扶持,,買賽地家當年就達到脫貧要求,。
2019年,買賽地將養(yǎng)殖規(guī)模從200只擴大至2000只,。除此之外,,他家牛、羊,、鵝的養(yǎng)殖數量也逐漸增加,。2019年買賽地全家收入已達到3萬多元。
自家的日子蒸蒸日上,,讓買賽地堅定了接孤寡老人來吃住的想法,。
“以前一家人住在草把子房里,春季風沙太大,,屋子里就會落下一層沙子,,有時還會漏雨?!辟I賽地說,。
過去幾年,南疆各地大力推進安居富民房和美麗鄉(xiāng)村建設,,買賽地住進了結實的紅磚平房,。經過“三區(qū)分離”(種植區(qū)、養(yǎng)殖區(qū),、生活區(qū))后,,院落里也搭建了整齊的葡萄架,整體面貌煥然一新,?!拔壹野l(fā)生了不小的變化,用上了淋浴器,、洗衣機和水沖式廁所,。”他說,。
為減輕買賽地家的負擔,,225團的干部和村里“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駐村工作隊會定期給他家送去米,、面、油等,,買賽地夫婦和女兒也被安排了村里的公益性崗位,。
“我們生病了就帶我們去醫(yī)院,他和妻子從不嫌麻煩,?!痹谫I賽地家中,78歲的沙日罕·巴熱說,,“買賽地是我們的驕傲,。”
在買賽地一家的帶動下,,拉依蘇村和225團各族農民主動增收致富的意愿不斷增強,。
“225團針對畜牧,、商貿、物流等項目出臺了一系列優(yōu)惠政策,,吸引外來企業(yè)落地,,給予全師乃至南疆地區(qū)最優(yōu)惠的稅費獎勵和運輸補貼政策?!崩捞K村第一書記劉永坤說,。除此之外,當地還利用冬閑與和田技師學院,、北京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等單位制定技能培訓計劃,。餐飲、電焊,、家畜養(yǎng)殖……日益完善的就業(yè)和再就業(yè)技能培訓,,讓當地農民的增收手段愈發(fā)多樣。
“等疫情過去后,,我希望有更多人參與進來,,一邊增收致富,一邊向身邊的人伸出援手,?!辟I賽地·吐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