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1月25日電(記者朱國亮)“快遞收貨信息,,一般30元買進(jìn),,50元賣出”“一條身份證信息可獲利5元左右”“開房記錄、車輛信息都可以查詢買賣”……江蘇宜興市人民檢察院最近對一起涉及32名犯罪嫌疑人的販賣公民個人信息案提起公訴,,其中8名犯罪嫌疑人是行業(yè)“內(nèi)鬼”,。
案件由一起購買開房記錄追討債務(wù)事件牽出。2019年,,當(dāng)事人李某做生意虧損,,向王某借了2萬元,還了6000元后便不知所蹤,。恰在此時,,王某收到廣告,稱可查詢他人開房記錄,、快遞收貨地址,、名下車輛狀況等信息。王某花費800元,,購買了李某一年內(nèi)開房記錄,、快遞收貨地址及名下車輛信息,于2020年2月的一天,,通過開房記錄找到李某,。看到前來討債的王某,,李某報了警,。
這起討債事件引起宜興警方關(guān)注。宜興警方從向王某賣信息的上家著手,層層追查,,歷經(jīng)1年半時間逐步查出分散在全國15個省份的30名犯罪嫌疑人,。隨后,宜興市檢察院在全面核查,、梳理全案26冊證據(jù)時,,又鎖定2名漏犯。宜興市檢察院案件承辦檢察官介紹,,在32名犯罪嫌疑人中,,有8人是快遞、通信公司等行業(yè)“內(nèi)鬼”,,是販賣公民個人信息的源頭;下游參與倒賣的犯罪嫌疑人中,,不少是來自二手車抵押等行業(yè)從業(yè)人員,。
這些犯罪嫌疑人主要利用境外社交軟件層層倒賣信息,有時一條信息可賣數(shù)十元甚至上百元,。目前,,檢察機關(guān)已提起公訴,案件正在進(jìn)一步辦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