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餐廳吃飯,掃碼點餐似乎已經(jīng)成為電子時代就餐的“常規(guī)操作”:無需等待服務員拿來菜單,,只要打開手機掃一下桌邊的二維碼,,就可以瀏覽商家的全部菜品,,并自助完成點餐、下單,、支付等一系列流程,。常常吃一頓飯下來,掃過的碼,,關注的公眾號,,就可能會有兩三個之多,這樣的操作,,消費者真的會買賬嗎,?
買賬,自然是必須的,,否則就是吃霸王餐,,可問題在于,越來越多的掃碼點餐,,號稱提供便利的掃碼點餐,,最終真的便利了嗎?它們到底是提供方便的借口,,還是人為“添堵”的入口,?當掃碼點餐取代人工點餐,難道消費者就沒有說“不”的權(quán)利了嗎,?
前不久,,我聽一位朋友擺過一段他在成都某餐館的就餐經(jīng)歷:當時,他看到一家餐館里并未有多少人就餐,,加上并不是就餐高峰,,就向店員詢問,能否直接點餐,?店員回復他,,就餐需要提前預約才行。他疑問,,店里不是有空桌嗎,?為啥還要提前預約?店員稱,,該餐館采用的是線上“掃碼點餐”制,,顧客需要對桌上的二維碼進行掃碼,然后才能看到菜品,、價格進行下單,,但前提是,需要先關注它們的公眾號......于是,,一通操作下來,,我的那位朋友飯倒是吃了,,但這段經(jīng)歷卻讓他十分不愉快。
他還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如果年輕人能夠接受這樣的“掃碼點餐”制,,那餐廳有沒有想過,。那些對智能手機功能不太熟悉的老年人,他們在外就餐,,該怎么辦,?面對“掃碼點餐”,或許一次兩次可以由服務員來幫忙老年人進行操作,,可是,,作為提供服務的商家,有想過“掃碼點餐”是否對老年人友好,?社會的“適老化改造”是為老年人提供便利,還是讓他們被動地適應社會,?
提這段經(jīng)歷,,意在表明,站在餐飲商家和餐館經(jīng)營者的角度,,讓顧客自行點餐,,確實能夠節(jié)省部分人力成本和紙質(zhì)菜單的成本,由掃碼關注公眾號,,獲取而來的粉絲基數(shù)和用戶數(shù)據(jù)還可以擴大經(jīng)營規(guī)模,,被再次利用和分析,從而實現(xiàn)推送和迎來“回頭客”的目的,??伞皰叽a點餐”,絕對不應該是唯一選擇,。
可以理解,,進入智能手機時代,加上為了防范和控制疫情引發(fā)的接觸風險,,“掃碼點餐”確實能夠帶來一些快捷和便利,,在某種程度上,它也可以提升顧客的用餐效率,,節(jié)省線下排隊的等待時間,,然而,并非所有的餐廳都需要“掃碼點餐”,,目前,,一些提供“掃碼點餐”服務的餐飲企業(yè),只是在沿用一種假性數(shù)字化的經(jīng)營邏輯,,即,,看到別人在用新技術(shù),,自己如果不用,是不是就會落后,,會被淘汰,?
其實,有實力,、能站在顧客角度上考慮的良心企業(yè),,大可不必有這樣的擔憂。即便“掃碼點餐”目前已經(jīng)成為餐飲行業(yè)的慣例,,但是一些另辟蹊徑,,或者說仍然沿用“回頭客”消費模式的商家,反而在這個市場上,,顯得很稀缺,。
比如,以成都的一些本土“蒼蠅館子”為例,,它們中,,有些還處于數(shù)字化浪潮的逆流當中,沒有店招,、沒有外賣也沒有什么“掃碼就餐”制,,一張撲克牌或者說一個手寫的數(shù)字單號,往往就是顧客就餐的憑據(jù),,但是這樣的店鋪,,“回頭客”卻出奇地多,憑什么,?因為,,它們憑借的還是有口皆碑和良心服務,這樣的“老字號”,,無論是開在鬧市街巷,,還是一個僻靜的角落,總會在餐飲市場,,有著一席之地,。
進而言之,餐飲行業(yè)的內(nèi)核和本質(zhì),,還是得站在服務基礎上,。良好的服務體驗,是讓顧客愿意消費,、反復消費的重要因素,,或許,不同人群對于“掃碼點餐”有著不同的看法,,也或許,,經(jīng)營好一家餐飲企業(yè),,要牽扯很多因素,但最重要的,,是得到消費者的認可,,而不是就餐之后就被“拉黑”。